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在东阁,内阁六部诸大臣议事的地方,这要是传了出去,满朝的清流的吐沫星子都能将他淹死。
“算了,议事要紧!”王振一挥手,意思这件事算过去了。
“李铎,将你调查所得说与众大人和东翁听!”陈溢暗叹一声,这李铎算是彻底得罪王振了,接下来恐怕会被报复,祸福难料!
“下官明白!”
“阁老,诸位大人,下官要参的锦衣卫百户名叫蓝斗,想必诸位都曾听过此人的名字,此人就是近日在自家门口被一年轻男子暴打,并夺走官服以及锦衣卫身份腰牌,隶属锦衣卫北镇抚司朝阳门千户所,堂堂锦衣卫居然被人当家打了,这在京城首善之区是不可思议的,下官觉得奇怪,于是便私下里调查了一下,这才发现,这名叫蓝斗的锦衣卫百户居然是劣迹斑斑,其所为的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家,而是在六年前,强行侵占一名叫孟宪的人家宅,孟宪八年前溺水身亡,遗留下一座宅子,交给友人代为照看,根据下官的调查,孟宪本育有一子,十年前失踪了……”
“一个失踪十年的小孩子,怕是早已亡故了!”工部侍郎王佑道,“无主的宅子,朝廷收回,然后赐给有关官员,这也是很正常的。”
“话虽如此,可这座宅子并没有被朝廷收回,然后再以赏赐或者其他方式,交由别人居住。”李铎道,“而是这个蓝斗以家中遭火灾,地契和房契烧毁的理由向大兴县申请补办,补办了所有有关契约,达到了他霸占了别人房产的目的!”
“有这样的事情?”礼部尚书胡濙“咦”了一声,轻声问道。
“千真万确,下官这里有大兴县当年给蓝斗办理地契和房契补办的存根以及办理此事的书吏的写下的证词!”李铎显然是早就将证据收集整齐了。
“诸位大人请看,这是那座宅子的老存根,这是蓝斗补办的,下官查过关于这座宅子的买卖转让交易,这座宅子是先皇宣德二年,时任锦衣卫大汉将军的孟宪从一宋姓官员的手中买下的,宋姓官员因为外放升迁,这座宅子留着无甚大用,就将它出售给了孟宪,孟宪死于正统二年,在此期间宅子并无买卖或者转让的记录,虽有原契约存根,但契约原本却一直不见,下官经过调查,当年蓝斗侵占孟宅,有一张姓百姓曾四处告状,结果被判诬告,打成重伤……”
李铎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仿佛亲眼所见,完完全全的还原了锦衣卫百户蓝斗利用卑劣手段霸占孟宅,并且还迫害举报的乡邻的犯罪过程。
“这个蓝斗夺人家宅,还诬告他人,致人伤残,简直就是锦衣卫中的败类!”素来正直敢言的吏部尚书王直愤而怒道。
“是呀,太不像话了,这种人怎么还能当上锦衣卫百户……”
“理应严惩不贷,夺官罢职!”
“……”
文官集团一向不喜欢锦衣卫这样的特务组织,像这样抓大确凿的违法乱纪的,他们当然不放过这个可以好好的整治一下锦衣卫的机会。
何况现在锦衣卫大有依附东厂之势,一旦锦衣卫全盘导向东厂,倒向王振为首的阉人,可想而知,这朝堂之上,还有什么人能有抗衡?
皇帝对王振的信任简直是无理由的,王振之前表现的又太过谦逊,把朝中大部分都迷惑了,原先老太后在,王振尚不敢太过专权,现在老太后不在了,皇帝又过分信任,朝中大事几乎王振一人把持,内阁三杨已去其二,就剩下一个杨溥苦苦支撑,如果他在一走,满朝文武都要摄于王振的淫威之下了。
第二十章:煤市
ps:第二章送到,恳请诸位童鞋,小鼠标一点,收藏一下下,小风感激不尽!
有些事情是孟岩现在左右不了的,也没有能力插手,他能做的只有等待,还有熟悉京城,熟悉锦衣卫,以及熟悉这个时代。
“贤侄,我知道让你待在南衙,怕是你也不会听我的,这样,我给你找了一个人,让他带着你先熟悉一下京城,你毕竟离开十年了,有些地方跟以前不一样了。”
“郭叔,你该不会是怕我跑了?”孟岩不满道,“还弄一个人监视我?”
“我要是怕你跑了,直接把你关起来就是了,何必费那么大劲儿?”
“行,不过我要个机灵一点儿的,呆头呆脑的我可不要!”孟岩答应下来。
“出去记得换便装,他一会儿就到,你们先熟悉一下!”郭怒说完扭头就走了。
“嗨,这事儿,奇怪了……”孟岩心中一动,这不刚说不让自己乱跑,怎么突然又变卦呢?
不过,就算郭怒想把自己的脚捆住,那也没用,他可不是一个轻易被人捆住手脚的人。
朝廷大事,他是掺合不了的,可自己的事情总能做主吧。
南衙不是长久待的地方,自己总要先有一个落脚之地,说白了,就是找一个住的地方。
张苞哪里虽然有房子,也欢迎他去住,但他目前祸福难定,他不愿意连累这两口子。
还有姜峰等人,这些人跟了自己,自己可是允诺给他们一个未来的。
自己现在的花销还是他们给的,坐吃山空,这可不是个事儿,得想办法赚钱养活自己。
怎么赚钱,还的做一番市场调查才行,虽然他是一名军人,但对经济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大生意或许做不了,小生意弄个小康温饱还是可以的。
孟岩忽然一转身,瞥见郭怒刚让人送来的取暖的炉子,其实就是一大铜盆,下面做了三只脚,然后里面烧着碳,要是在上面支一口大锅,就可以煮饭烧菜了。
还有就是一堆黑乎乎的煤炭,散落在墙角,拳头大小,泛着黝黑的光泽。
明朝人都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了?
孟岩心中不免小小惊讶了一下,旋即他自己也乐了,上学的时候,历史考试都在及格线徘徊,恐怕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换给老师了。
不过稍微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煤炭是要经过一定加工之后才能用的。
当然也不是不能直接用来做燃料,但因为煤炭品质不一,有的含有大量杂质,一旦燃烧不充分,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的气体,还会形成大量浪费。
孟岩蹲了下来,捡了一块煤炭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不是加工后的煤炭,是原煤。
他不禁想起来小时候家家户户用来做饭的煤炭炉子,小巧轻便,而且非常经济实惠。
这种煤炭炉子明朝应该还没有出现,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煤炭炉子燃烧的是蜂窝煤。
蜂窝煤是原煤、碳化锯木屑、石灰、红(黄)泥、木炭粉等混合物基料和由硝酸盐、高锰酸钾等组成的易燃助燃剂所组成。
眼下正进入寒冬,京城老百姓对煤炭的需求量一定非常大,不管是做饭还是取暖,都需要大量的煤炭。
所以在这个时候,煤炭的价格一定不会很低,因为现在还停留在手工开采煤炭的时代。
自己手上的资金不多,采矿挖煤窑却是不行,可要是做蜂窝煤和煤球炉子,这倒是一门可做的生意。
原煤可以购买,其他的原料也都不难搞到,易燃助燃剂可以用别的替代,效果差一点儿也没什么。
这要是干好了,也是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这说干就干!
孟岩是个行动派,不过再干之前,还是要做一下调查,原料价格,市场需求,还有老百姓能够承受的价位等等,这些前期工作都是不能直接拍脑袋决定的。
郭怒确实是个细心的人,出了必备的生活用品之外,还给他准备了一套文房四宝,虽说品质很一般,但这省去了他不少麻烦。
摊开略显发黄的宣纸,跟后世的宣纸质量还是有些差距的,孟岩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归拢,写下来,然后记到脑子里。
“咚咚……”
“进来!”孟岩下笔如风,头也没抬一下。
“咳咳,你就是孟岩?”一个略显的沙哑低沉的声音问道。
“我就是,请问你是……”孟岩一抬头,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年,有些惊讶。
为什么说是“亭亭玉立”呢,因为孟岩一眼就看出,这极有可能是个女扮男装的西贝货。
耳洞,没有喉结,还有女性轻撩鬓发的动作,微微上翘的兰花指,浑身上下是漏洞百出。
虽然在孟岩的毒眼里是处处破绽,可是一般人第一眼还真是认不出来的。
尤其是这姑娘左边脸上一大块的红色的胎记,像极了一个倒挂的月牙儿,完全破坏了这一张脸的美感,以及她整个人的形象。
从未听说大明朝锦衣卫还招收女人?
孟岩一下子有些吃不准了,这有些人是比较特殊的,比如说自幼下狠心把自己给……
也不对,锦衣卫也不招这一类人,东厂那边倒是很常见。
“在下郭越,奉郭大人之命给孟兄当几天向导,领孟兄熟悉一下锦衣卫以及京城各衙门,有些禁忌孟兄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的。”郭越微微一抬头抱拳道。
“应该的,多谢郭大人,麻烦郭兄了!”孟岩忙站起来抱拳还礼道。
“孟兄,你在写什么?”郭越倒是自来熟,看见孟岩在写东西,上前一步问道。
“哦,闲着无聊,练练字而已!”孟岩呵呵一笑,遮掩过去道。
“哦,我看看郭兄写的什么?”郭越道。
“……”
孟岩也不是小家子气,这叫郭越的说不定是郭怒派来监视自己的,自己写的又不是什么大机密,不过用的是简体字,这个时代都是繁体字。
“你这写的什么字,好奇怪!”
“我读书不多,胡乱写的,让郭兄见笑了!”孟岩忙收起来道。
郭越带着疑惑的看了孟岩一眼,发现没有什么异常,便道:“孟兄今天有什么打算?”
“十年没回来了,我想让郭兄领着我四处走走,逛逛长安大街和南市,怎么样?”孟岩略微思索了一下,道。
“这没问题,不过,郭大人交代了,你无论做什么都得在我视线之内?”郭越道。
“这个自然,在下现在还不是自由之身!”孟岩微微一笑,郭怒嘴上“贤侄”叫的听热情的,骨子里还是不放心自己。
也许他心中是两手准备吧,趋利避害,这是人之常情,这是可以理解的。
孟岩没有必要因此而生气愤怒,人家又不是欠自己的,自己的命运总归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力所不及的时候,借力用力,也是一种策略。
既然要做蜂窝煤,自然要去煤炭交易市场了,京城的煤炭交易市场在阜成门一带,因为西山的煤炭都是经过阜成门运入京城,所以那里自然而然的聚集了一些煤炭商人。
最优质的煤炭直接供应给皇城和权贵勋略,差一点的京城各级官僚以及有钱的富商。
朝廷怕破坏北京城的风水龙脉,禁止在西山挖煤,但是京城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外地购买,运输成本就吃不消,所以盗采情况严重。
当然了,普通老百姓盗采肯定没好果子吃,盗采的一般都有后台,在京的王公大臣们,但凡有能力的,都在西山开窑挖煤,这是无本的买卖,挖到就是钱,谁不干?
所以挖出来煤,除了供应他们自己之外,大部分是要拿出来卖钱的,这就形成了煤市。
郭越很奇怪,这孟岩真是怪人,京城那么多地方,他偏偏来着又脏又黑的煤市,这都是黑乎乎的煤炭,有什么好瞧的?
“郭兄,咱们锦衣卫在西山有没有煤窑?”孟岩问道,挖煤这么赚钱的行当,像锦衣卫这样的暴力执法机构,没道理不掺合一脚的。
“有,不过大都在北衙的手中,我们南衙只有三个!”郭越点了点头。
“哦,产量如何?”
“平均的话每天有一万斤吧!”郭越道。
孟岩心里默默算计了一下,大明朝京城人口至少有五六十万人,得有十万户人家,没加每户每天烧菜做饭至少也要两斤煤,到了冬天还需要生火取暖,用量翻倍,这么算来,光生活用煤,至少也要二十万斤以上!
实际肯定不止这个数字,如果按照三倍计算的话,偌大的北京城一天用煤也得六十万斤,平均下来一人一斤左右,冬季还的百分之五十的增加!
一百万斤!
换算成吨的话,约十八万吨,孟岩并不太清楚明朝的斤跟后世的斤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按照后世的度量衡实际计算,这个数字是超过十八万吨的。
实际上,整个西山煤矿一年所产的煤炭总数也就十五万吨左右,煤炭市场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市场上优质煤炭的价格跟大米的价格几乎是相当的,可见煤炭这看上去不起眼的黑疙瘩被权贵们盯上就不奇怪了。
不能大规模的开采,产量自然上不去,又是生活必需品,价钱自然贵了,别的替代燃料更贵,大规模的建设和砍伐,京城周围的树木都被砍的差不多了,剩下都是不能砍的。
所以剩下的可供选择的没有多少了。
煤炭已经成为京城百姓的生活必须物资之一,就跟人每天都要吃咸盐一样。
第二十一章:买炭!
锦衣卫南衙家大业大,就算每日产煤一达万斤,自身消耗一部分外,剩下的能拿出来出售的也不会很多。
“咱们南衙在编的有多少人?”
“这个我可不知道,孟兄可以去问郭大人,或者去经历司查一下花名册!”
“我就是随口一问,咱们南衙的煤窑产出的煤炭除了自己用之外,能有多少可以拿出来出售?”
“孟兄,我们可是锦衣卫,不是煤市上的商人,你怎么对这个如此关心?”郭越好奇道。
大明一朝,重农轻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即便到了明末,一些禁令形同虚设,商人在政治上的地位还是不如一般的平民。
这个原因有多种,制度原因占了大多数。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哪一样不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大事,何况我们锦衣卫出了查察妖逆之外,对民情、民生也是需要了解的!”孟岩道。
“你这话说的也有道理!”
“走,我们去打听一下,这煤炭的行市如何!”
“掌柜的,你这煤炭是怎么卖的?”来到一家煤炭行,孟岩直接走了进去,对正在忙碌的掌柜的问了一句。
“四文钱一斤,一百斤起卖!”掌柜的正在跟伙计一起搬运煤炭,可能是人手不足,自己亲力亲为,听到声音,站起身来,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伸出四根手指头道。
“四文,太贵了,我们刚从别家过来,人家虽然也是百斤起售,却只要三文!”孟岩道。
郭越瞪大眼睛,他们什么时候问过价了,这人怎么睁眼说吓话呢?
“三文,小哥,你说的是前天的价吧?”掌柜的精明的一笑,做生意遇到杀价,这很正常。
“怎么可能,就街东头那一家,李掌柜的,我们经常在他那儿买炭的!”孟岩道。
“呵呵,小哥既然都在老李他那儿卖炭,今儿个为何到我这儿来了?”那掌柜的可不吃这一套,买卖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我们需求的量比较大,一次十万斤,老李他那边现在只能给我一万斤,所以,这才一路过来,看能不能一次性采购完!”孟岩解释道。
“一次十万斤,敢问小哥是哪个府的?”掌柜的吓了一跳,一次性购买十万斤炭的,那可是一笔大生意,一般也就是一些有钱的商户或者是王公贵族才吃得下。
普通老百姓一次买上一百斤就顶天了。
孟岩嘿嘿一笑,没有回答。
“小人孟浪了,两位小哥里面请,喝杯热茶,我们慢慢谈!”掌柜的热情的招呼道。
“不了,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