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蜀-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未完待续。)


第556章 吾道不孤
    魏霸对孟子的了解不外乎那么几句名言: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银,贫贱不能移。还有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对孟子的学说并不了解,对孟子成圣的经过更不清楚。
    孟子在宋代以前地位一直不高,亚圣更是无从说起。《孟子》一书在汉代归在子类,最多只能做入门教程,不算儒家经典,享受不到《春秋》、《尚书》之类经典的待遇。精通《孟子》的人也不多,像刘熙这样乐意为《孟子》作注的更少,就连刘熙本人也没有把孟子抬到和孔子并肩的想法。
    不过,汉代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认为这些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学问,而是治国经世之道。他们总想以自己所学的学问来辅佐帝王成就大业,治理天下。刘熙做了一辈子学问,也曾经做过南安太守,如今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的学生在东吴做官的也不少,只是孙权和曹艹一样崇尚法家权术,对学问不太重视——或者说他更重视实用的学问,不太重视儒家经典。以民为本这四个字在孙权看来根本就是胡扯。刘熙的几个弟子在东吴混得并不如意,基本上也就是写写文章,做做秘书而已。
    刘熙本人对这种状况未免感到一些无奈,现在突然看到一个如一张白纸般的教育对象,虽然学问很差,却能接受孟子的思想,甚至对以民为本也非常感兴趣,至少不反感,他不免动心。本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教育家思想,再加上对古文经学泛滥的恐惧,他接受了魏霸的邀请,同意出任交州学堂的大祭酒。
    魏霸歪打正着,顺利请到了刘熙这样的大儒,让身为名士的夏侯玄觉得很无语。
    把刘熙请回广信城,魏霸就看到了风尘仆仆的廖立。廖立虽然有些疲惫,精神却非常亢奋。一见到魏霸就兴奋的说道:“将军果然不负众望,数月之间便轻取交州,不愧是名将。”
    魏霸连忙打住了廖立的吹捧,把刘熙介绍给廖立。廖立非常意外,却没有多说什么,他和刘熙客套了几句,便把魏霸一把拉到一旁,喜不自胜的说道:“好大的一面旗,这下子又让孙权难受了。”
    魏霸不解,这和孙权有什么关系?
    “你不知道吗?”廖立非常奇怪。“刘熙有很多弟子在吴国做官,你把他请来,对那些人来说肯定是一个诱惑。这些人都是善于笔墨文书的人,文章非常精彩,对蛊惑人心可是大有一套。将军你实在是太高明了。”
    魏霸大汗。他请刘熙来是为了教化那些蛮子,吸引他们成为汉人,成为交税的编户齐民,却没有想过和孙权做什么心理战、舆论战。听了廖立这么一说,倒有意外之功。
    魏霸把自己的想法对廖立说了。廖立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交州的人口虽然赶不上中原腹地的那些大州,可是在中原战火连绵数十年,人口剧减的情况下,交州的人口还是不少的,如果能把那些蛮子从山里吸引出来,成为编户,交州的人口至少可以翻上一番,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赋税,也就更有实力。魏霸让他来交州的书信中已经明言指定他为交州刺史,换句话说,这些编户将来都是他属下的百姓,当然是人越多越好。
    廖立精神抖擞地投入了和交州大族的磋商之中。在这方面,魏霸虽然有点见识,但谈判技巧却远远不如廖立。由廖立来做,魏霸肩上的担子轻松了许多,他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州的军务上。
    在这期间,益州的商船赶到了交州,卸下了大量的漆器、蜀锦等货物,装上了准备好的大米、珠宝,迅速返回成都。关凤就搭乘这样的船离开了交州,赶回成都,去完成魏霸交待给她的任务。
    经过半个多月的磋商,廖立成功说服了那些大族,拟定了比较周密的方案,确保蛮子们从山里走出来后不会承担太重的赋税。生活有了保证,再加上有刘熙这样的大儒教育子弟,还有神将的赫赫威名,几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受邀而来的蛮子代表们对搬出大山有了浓厚的兴趣,都愿意回去和部众商量,从山里搬出来定居。
    在短时间之内,魏霸没有精力开发大山深处,他只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放在城池和商道的附近。蛮子们在商道沿线定居,既可以耕种庄稼,提供商旅们所需的粮食,又可以通过出卖粮食和劳力获得报酬,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互惠互助,对双方都有好处。魏霸要做的就是限制那些大族欺压他们,以免逼得他们再次逃进深山。
    蛮子们从山里走出来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是急不来的事情。魏霸也不可能指望一天就把交州建设成户口百万的大州。在廖立忙着和大族们商讨的时候,他也向附近的蛮族发出了征召令。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大部分蛮子要么休息在家里面,等着过年,要么出来打零工,找一点外快收入,好给年夜饭添一点油水,祭一下五脏庙。听说魏神将发布召集令,不少人都赶了过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魏霸就召集了两万大军,加上原有的一万多人,总兵力超过三万。
    魏霸从亲卫营中抽调出四百多个亲卫,安排到各营做军侯、都尉之类的基层军官。除了战术训练之外还要学习,一方面是学习基本的公文读写,另一方面学习基本的用兵方法。在对戴良的战斗中,魏霸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军官培养体制,要想打造一支精锐之师是不可能的。趁着有时间,他开始自己的整军备战计划。。
    ……
    就在魏霸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陆逊来到了临烝。潘濬接到消息,出营数里迎接,陆逊不敢怠慢,老远的就下了车,快步地迎了上来,笑道:“承明,这让我怎么受得起。”
    潘濬笑道:“都是为了国事,有什么受不起的。上次蒙你相救,我还没有致谢,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陆逊连忙谦虚了几句,和潘濬一起走进大营,询问起了最近的情况。潘濬苦笑的摇摇头,把自己打听到的情况对陆逊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我们好像都低估了这小子。他可不是会打仗那么简单,长此以往,恐怕交州是回不来了。”
    陆逊眉心微蹙,沉默了片刻,也感叹道:“蜀汉有此人,非我大吴之幸。若不及时出兵,交州非我所有,可若是立刻出兵,我们也没有什么胜算。如果我们不能比他做得更好,夺回交州也不见得就是好事,说不定反而生出是非。”
    潘濬深有同感。“将军所言甚是,我也是担心如此。我已经上书大王,请他减免荆州全境的赋税,与民休息,只是不知道大王能不能听众。听说最近大王身边有些小人,搬弄是非,离间君臣,实在是令人扼腕。”
    陆逊诧异的看了看潘濬,沉吟道:“想不到承明也有如此想法,我们倒是不谋而合。”
    “将军也上书了?”
    “不瞒承明说,我在辰阳就是这么做的,那些百姓对我还算认可。我也曾上书大王,请他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与魏霸争夺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盘剥太过,恐怕适得其反。只是大王不肯听,说要整军备战,待天下太平,再施仁政不迟。我担心的是如果长此以往,恐怕天下太平之曰,已非大吴所有。”
    听了这句近乎不道的话,潘濬眼神一紧,对上了陆逊看过来的目光。他略作思索,笑了起来:“将军所言,的确是名言至理。只可惜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陆逊也笑了。“有承明相助,足见吾道不孤。”
    两人哈哈大笑。
    得知陆逊要到临烝之后,朱绩赶来拜见,周鲂也从庐陵赶来,此刻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将军,鲂有一计,可破魏霸,解心头之患。”
    潘濬若有深意地看了周鲂,什么也没说,陆逊没有来的时候,周鲂甚至不愿意来见他,陆逊一到,周鲂就来献计,很显然他早有计划,只是不敢对他说罢了。由此看来,让陆逊来主持战事还是对的。
    “子鱼有什么好想法,说来听听。”
    周鲂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魏霸自号神将,以蛊惑人心为能。他的伎俩,士大夫自然不齿,可是对于山里的蛮子来说却不可忽视。他的实力增长得这么快,就在于这些蛮子相信他的鬼话,被他骗了。我打算将计就计,以蛮破蛮。魏霸若想进入豫章,必定与山里的蛮子相通。我派人联系一些部落,以假乱真,到时候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就算大事不成,也让他和蛮子们互相猜疑,不能再像武陵、交州一样一呼百应,动摇我大吴根基。”
    陆逊听了,微微颌首,他对潘瑞说道:“承明以为如何?”
    潘濬也表示赞同。“这一计正中要害。成与不成,只在于效果的大小,子鱼不愧是用间高手。如果能将魏霸挫败,必然又是一件奇功。”他顿了顿,又笑道:“不过大军作战,以正为主,以奇为辅,既然子鱼为奇,那这正的方面还要将军多多费心。”
    陆逊微微一笑:“你我二人联手,与魏霸较量一番,看看究竟鹿死谁手。”
    周鲂和朱绩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地瞟向坐在角落里的诸葛恪。诸葛恪低着头,仿佛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
    。
    。(未完待续。)


第557章 仁政与霸道(求月票)
    陆逊到达临烝以后,并没有急着作战。他一面调集大军,筹措粮草,整军备战,一面派人来见魏霸。他对魏霸说,吴汉两国是盟友,不是敌人,你因为雄溪部落的原因攻打严关,还算是情有可原,现在雄溪部落已经还给你了,吕凯、刘阐死了,严关也被你占了,你再攻打交州就是背信弃义。战事一起,旷曰持久,对双方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天下百姓计,希望你能坐下来谈一谈,不要把事态扩大。
    魏霸对此表示不屑一顾,他把谈判的事情交给了费祎,自己一心艹持军务去了。他对费祎说,我希望能谈成,这样就可以随时支援关中战场,但是陆逊肯定会拿这个来要挟我们,所以我们要立足于谈不成,打仗的事交给我,谈判的事交给你。你不要有心理压力,大不了再打一场。
    费祎哭笑不得。他知道魏霸说得有道理,立足于谈不成的基础去谈,才不会被东吴要挟,可是事实上现在蜀汉的确需要魏霸从交州战场抽出身来,如果还这么强硬,是不是不太合适?孙权是个好面子的人,你霸占几乎整个交州不放,只肯把一个南海郡留给他,他能同意?
    费祎怀疑魏霸是不是根本不想回成都,他就是要霸着交州不走,这样诸葛丞相才不好硬逼着他离开交州回成都。他曾经半开玩笑的问过魏霸,魏霸笑眯眯的看着他。“你猜。”然后费祎就心虚的撤退了。
    费祎来到了陆逊的大营,把魏霸的意思转达给了陆逊。陆逊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既然如此,那你就去武昌谈判吧,魏霸要备战,我也要备战,也许等我们真正打一场,他才会愿意坐下来谈一谈。”
    费祎有些意外,脸上却依然保持着那一份傲慢:“陆将军,你是成名已久的宿将,和魏霸对阵,打赢了不算什么,打输了,可是于将军的名声不利。上一次在辰阳,你无功而返,是魏霸占优在先,你又病重,还算是情有可由,这次你要是再败了,可就没什么理由可说了。”
    陆逊不以为然的一笑:“你还就说对了,我就是要证明一下自己究竟是不是魏霸的对手。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又不是没败过,这点挫折受得起。”他意味深长的看着费祎:“不过,魏霸能败吗?”
    费祎的笑容有些不自然。他知道陆逊是什么意思了,比起陆逊,魏霸更败不起。而此刻的情形却对魏霸不利。魏霸的部下虽然有三万之众,却还在训练之中,能不能派上用场,还真是很难说。陆逊的部下也有三万多人,却是久经大战的精锐。这次战斗与以往不同,是大军团之间的正面作战,不是魏霸的特长——至少他没有经历过这种大型战事,而陆逊却是指挥这种战事的高手。
    相比较而言,魏霸的胜算非常有限,而一旦战败,神将的光环被打破,他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不仅交州保不住,恐怕连武陵都成问题。
    陆逊想在魏霸没有成熟之前摧毁他,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费祎虽然心里紧张,脸上却不露分毫,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赶往武昌,和孙权谈判去了。离开大营之后,费祎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不见了。他愁眉紧锁,犹豫不决。他想通知魏霸,却又觉得未必有什么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魏霸受点教训,也许更符合丞相的意思。当初派魏霸到武陵来,丞相就没指望魏霸能走多远,挫败吴军进军益州的阴谋便是成功,如今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能否占领交州并不在丞相的计划之内,让魏霸吃点苦头,不要再那么自以为是,也许是个不错的结果。
    费祎怀着复杂的心情向武昌赶去,半路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报告,用快马送往关中。
    ……
    武昌,孙权站在鱼池前,看着水中吐着泡泡的红色小鱼,沉吟不语,脸色有些阴郁。太子孙登站在他的身后,拱着手,连大气都不敢出。顾承、张休站在远处,不时的看一眼孙权父子。
    孙权很生气,原因是接到了陆逊的上书。半个月前,潘濬上书,请求派陆逊去临贺战场指挥战事,孙权就非常不满意。不过考虑到潘濬新败,恐怕不能服众,魏霸的势头又太猛,只好勉为其难,传令陆逊赶往临贺。结果陆逊还没到临烝,两人就不约而同的上书,要求减免赋税,实施仁政,与民休息。区别只在于潘濬要求的是减免荆州人的赋税,而陆逊要求的则是减免吴国境内的所有人赋税。
    这样的意见,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只是这次要求得非常激烈,而且还有两个孙权无法接受的理由。陆逊以他在辰阳的经历为理由,潘濬以魏霸在交州的做派为理由,极力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老生常谈的道理。身为一国之主,他能不知道民心向背的道理?可现在是离仁政的时候吗?陆逊一边请求减免赋税,一边却又要钱要粮,这算怎么回事?
    更让孙权生气的事,他本来想借着这个机会教育一下太子孙登,不要被臣子们动听的话语所迷惑,不料太子孙登看了陆潘二人的上书之后,反倒附和他们的意见。这下子让孙权火大了,劈头盖脸的把孙登骂了一顿,连带着太子身边的两个辅臣都挨了呲。
    太子有四友,除了诸葛恪之外还有陈表、张休和顾谭,是孙权安排给太子的四个年青俊杰,陈表是陈武的庶子,武人之后,不久前也被孙权安排去领兵锻炼了,剩下的张休是张昭的次子,顾谭是顾雍的孙子,他的母亲是孙策的女儿,和孙家算有血脉之亲。不过这两个人都是儒家学说的信仰者,在诸葛恪和陈表两人离开东宫之后,孙登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服膺儒家学说。孙权对此早有察觉,却没想到孙登会糊涂至此。
    孙权有些后悔了,太早的让诸葛恪和陈表一起外出领兵有些太急了,把孙登交给两人儒生辅佐,可能是一个失策。
    现在,他的儿子俨然成了陆逊的代言人,居然跟他讲起仁政来了。屁大的东西,你知道什么叫仁政,你知道他们要求仁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知道他们口中的民是谁?
    “子高,《汉书》读过几遍了?”孙权声音低沉的问道。
    “读了三遍。”
    “看来还不够,回去再读。”
    孙登愣了一下,低下头:“喏。”向后退了几步,恭恭敬敬的又行了一礼,这才转身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