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吼叫,或者往前跑,或者往后退。被子弹打中了也就那样。疯狂的战场气氛将所有人都给卷了进去,让你不得不面对战场,进而变成战场上互相厮杀的野兽。就因为如此贴近死亡,反而让人很容易用忘记死亡的方式来逃避死亡。

可是劳动起来就完全不是这样,道路是固定的,劳动对象是固定的。所需要的是无法逃避的疲惫甚至是痛楚。又坚持着走了一阵,肩头的疼痛让姬晔觉得眼眶一阵阵发热。六七里地好像走不到尽头一样,穿着草鞋的脚底觉得生痛,一阵山风吹过,被汗水湿透的衣服让姬晔感到一阵冰凉。好不容易把一根毛竹扛回李家集,姬晔觉得自己整个人仿佛都要垮掉了。汗水混合着可能存在的泪水,让嘴角咸咸的。她几乎是倒在竹椅上,用手抹去嘴角浓厚咸味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鬓边的头发也顺着嘴角跑进了嘴里头。

和这样的辛苦劳作相比,姬晔突然觉得战场也没什么可怕了。至少那时候还有同志们和姬晔在一起冲杀。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姬晔只能一个人走在漫长而且辛苦的小路上。

一面擦着汗,一面往竹林那边看去,已经开始昏暗下来的天色背景下,道路显得极为漫长。想着自己还要再来这么一次,姬晔心中忍不住生出极大的担心。她能不能再扛着一根沉重的毛竹从山上走下来。到了此时,姬晔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担心被人打劫毛竹的事情。若是真的有人打劫的话,姬晔会毫不犹豫的把毛竹这个大负担送给别人的。

在姬晔走了一次的时候,参与劳动的乡亲里头的女性已经走了两趟。而包括李寿显在内的男性劳动者们已经往返了三趟。工作队所在住所前堆了好大一堆毛竹。

“姬晔同志,你就不用去了。在这里把毛竹数数。然后看好。”李寿显丢下这句话,和其他乡亲们又往山那边走去。

参加劳动的人不多,前来围观看热闹的人可不少。李寿显他们带着辛苦劳动者特有那种朴素与冷淡的表情走过的时候,这些人知趣的不去添乱。看李寿显等人走远了,他们就围上来和姬晔搭起话来。

从这些毛竹到底要用在什么地方,到需要多少毛竹。有人关心毛竹能卖什么价钱,或者工作队提供的铁器是从哪里弄来的,什么价位。还有些人对工作队的私人情报很有兴趣。姬晔此时累的要死,根本就没有心情和这帮闲人扯废话。她冷冷的说道:“乡亲们,别耽误我干活,我还得数竹子呢。”

立刻就有人自告奋勇的前来要帮姬晔数竹子。这些不劳动的家伙们假惺惺的热情,让姬晔想把他们一脚踹飞。

不过总算是有人表现的正常很多,看到有人开始砍竹子,一些乡亲倒是正式问道,如果他们明天也参与进来,这边还要人么?

“这种事情等到李队长回来之后再说吧。我做不了主。”姬晔答道。她现在累的一点都不想和这些人说话。不仅仅是累,肩膀上火辣辣的痛感虽然弱了些,可是被汗水一浸,皮肤上仿佛针扎一样刺痛。身体上的疲惫和痛苦且不说,数竹子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姬晔满脑子想的是赶紧干完,然后休息一会儿。和这帮村民的谈话,等姬晔有了心情再说。

数完了竹子,姬晔见外头聚集的村民是越来越多,她不得不应付了好一阵村民的问话。李寿显总算是带着大队人马回到了驻地。擦了擦汗,李寿显先是亲自查了一遍,这才向姬晔询问了原先竹子的数目。六七十号人,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运来了一百多根竹子。

就在此时,参与劳动的乡亲中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出来。“李队长,我们这些人商量过了。这好歹也凑了一百根竹子,能不能先给我们一套农具?”

“乡亲们没意见么?”李寿显大声问道。

参与劳动的乡亲们纷纷表示没意见。

李寿显大踏步走进屋内,取出了一套镰刀锄头,认认真真的交给出来说话的中年人。中年人脸上都是喜色,他回头冲大家一笑,“我就说了,工作队的同志不会说瞎话。”

姬晔听到群众欣喜加惊喜的心声,突然很想说些难听的话,“你以为我们到你们这穷山沟是为了骗你们来的么?有这闲工夫,我还不如去打满清呢。”

不过这话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工作队反复强调过纪律,坚决不允许对群众恶言相向。所有的抱怨,一律不许对群众说。

却听李寿显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明天一早就动身,尽快把竹子砍完。我话说头里啊,咱们这些人,我们可只管三天饭。”

“李队长,看你说的,这不管饭我们也干!”参与劳动的乡亲门中传出爽朗的声音。姬晔听得出,那位是吃饭时候吃的最快最多的一个。

其他没参加劳动的百姓立刻就要求加入第二天的劳动,李寿显又把希望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套农具的想法给群众们说了。这个思路得到了所有人一致的赞同。村里头有两三户人家缺乏男丁,很明显让他们参与毛竹砍伐,估计半个月也未必能完成任务。

“咱们扛着竹子走一路,大家也口渴吧。要么这样,让这几家的群众烧水,在砍竹子的地方,咱们集子里头,还有路上设立喝水的地方。由这几户乡亲给大家送送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每户多砍几根竹子,这就够他们的了。大家觉得怎么样?”李寿显的声音在人群中格外的响亮。

李寿显手握农具发放大权,群众无论如何也得给点面子。而且这个要求真的不算过分,群众们纷纷应承。李寿显看来早就做了计划,他给大家算了一个帐,参与砍竹子的每家砍一百零八根竹子就能完成任务。

群众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这才散了。群众散了,李寿显却没有带着同志们休息,他先是挨家挨户的拜访了那几家被分配了烧水任务的群众家庭。这几家人因为知道自己干不了这活,有两家根本就没有凑这个热闹。即便是听邻居回来给他们“报了喜讯”。依旧不敢相信还能有这等好事。这年头,人丁稀少意味着要受欺负,好事是绝对轮不上他们的。直到李寿显亲自登门相告,这些人才知道邻居没说瞎话。

李寿显和他们约定,一早就来叫他们起来烧水。兴冲冲的乡亲表示今天晚上不睡了,连夜烧水。接着李寿显又回来组织烧水,运水的工作。广德县这地方不缺竹子,竹筒是村民们最常用的盛水器皿。要把几百个竹筒灌满,这可是一份很沉重的工作。烧火的烧火,运柴火的运柴火。还要准备做饭的粮食。这些事前安排可谓繁杂,姬晔又困又累,早早就去睡了。

等她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昏的,却是接近黎明时分。却见李寿显正在烧水的火光中准备着白天要用的东西。天知道李寿显昨天晚上睡了没有。

“姬晔同志,你识字。你来负责记账的工作。”李寿显对姬晔说道。

姬晔认几百字,虽然读四书五经不太现实,但是在这时代也能算是知识份子了。对记账的工作她有信心。李寿显交代了一些要点,就被急不可耐的乡亲们拉着去山上。

姬晔本以为这工作不难,不过是记账,来多少竹子记录下来即可。但是真的干起来,姬晔才知道这可是一个很繁杂的工作。村民们扔下竹子就准备赶紧去弄下一趟。而姬晔根本就没能把村民给认全,她得连拉带拽的让人别走,清点竹子数量,然后记录在册。由于没有受过记账培训,姬晔的账册写的简直有些“神奇”。

好在李寿显第一趟回来的时候看了一遍,他强忍住笑意教给姬晔用画“正”字的办法记账。而且帮姬晔把原先的账目给核对了一遍。总算是没有弄出纰漏来。

大伙连着干了三天,到了最后的时候,姬晔又遇到了新问题。砍竹子的近半家庭都没砍够一百零八根。都是少了两根三根的。而村民到了这时候,就纷纷说道,“不差那几根。”“我家忙。”“我们这一百根可是砍够了。”

还有人干脆先说“我找人来替我。”接着拉过其他村民来,而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串通好的。他们坚决不承认自己答应替别人砍竹子。要求姬晔“找那人去。”

好在姬晔这次想明白了,她表示,“数量不够,我们是不会给你们发农具的。”这么合情合理的要求总算是让想偷懒的家伙们没了逃脱劳动的幻想。不过这些家伙们表示明天把竹子送来。

晚上总结工作的时候,姬晔向李寿显汇报了此事。李寿显当即命令,“今天晚上召集几家烧水的乡亲来看场子。咱们也轮番巡查守夜,绝不让人偷走一根。”

事情果然如李寿显所料,半夜来偷竹子的颇有几个。看着堆积竹子的场地上守卫森严,他们只好悻悻而去。

砍伐竹子的工作终于完成之后,县里头下达了把竹子运去县里头的命令。姬晔颇为奇怪,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给安排下来。如果让村民们把竹子给运去县里,这些农具只怕足够让村民动心的。

“我们在初期的时候,不能这么过度的使用劳动力。而且我们也有群众需要的东西。”李寿显在工作会议上回答了同志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下一步我们就该组织群众合作社的工作,我们在村里头不太可能支付大量的钱。也没有必要支付大量的钱。在咱们这个地区,群众们近期需要的主要生活用品是,铁、盐、布。这些产品我们都能够提供。”

“那为什么不直接分给老百姓呢?这样会有不少百姓愿意跟着咱们打仗的。”姬晔有些奇怪。光复会一直困于难以集结兵力。与其费力的筹集生活用品,给钱,给承诺反倒更容易些。

李寿显很无语,人民党的群众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为切入点,而且坚决要先做到再说。甚至做了也不说。光复会的工作方式实在是让李寿显有些想说点什么的想法。可是双方的差距大到连说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步。

虽然在干部学校和党校里头学到了各种培训,不过那是针对群众和人民党党员干部的。群众们目的都是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推翻满清,建立社会主义新国家,这不是群众追求的。而且群众们对此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兴趣。

光复会的成员则不同,他们的需求更加政治化。这给交流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想了想,李寿显答道:“咱们先把眼前的工作讨论完再说这些问题吧。”

莫道前路无知己二十八维新志士与革命志士(四)

信用是逐渐积累的,在砍伐竹子的工作完成之后,李寿显召开运竹子的工作会议。群众得知这次劳动的报酬是运一百根竹子可得一斤盐,立刻就有人报名。李寿显倒也不着急,他又拿出样品来让群众看了,那是油纸袋装的白生生的细盐。盐就在眼前,加上刚拿到的农具试用后让群众颇为满意,“我们还信不过李队长么?”这种场面话纷纷出笼。性子急的就开始问起何时开工,或者怎么安排这次劳动。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寿显心里头是非常高兴的。他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工作队队长,不过作为干校毕业生,李寿显知道党对广德县的规划。江南山区种地不易,却可以种桑。生丝贸易利润之大人民党干部都清楚。制约的瓶颈无外乎于满清各路关卡厘金。人民党的根据地内部可没有厘金这玩意。国有桑树园和蚕丝厂更不可能有各种盘剥税收。根据地可以靠武装力量保护自己的生丝直接运到武汉、安庆、芜湖,直接与外国人交易。交易得到的金钱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壮大根据地的工业实力。

干校干部们无一例外的都参观过凤台县的工业区,隆隆轰鸣的机器,各种巧夺天工的设计,现阶段的工业品种虽然不多,却都是根据地最需要的。例如铁器,水泥,玻璃,还有电力驱动的纺织厂。李寿显对工业了解不多,就因为了解不多,见识到这种场面之后,李寿显对工业生出一种盲目的信赖。他坚信,工业化的根据地一定能有光明的未来。而李寿显自己就是参与这光明未来的干将之一。

在群众中,有些人李寿显比较在意的人。这些天在李家集的调查中,工作组不断汇集情报,几个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报告中。如果按照一般的看法,这几个人算是“有能耐”的,也就是说,他们偶尔充当掮客,偶尔也会拉一些生意,或者做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买卖。山区谈不上什么大宗族。因为穷,神汉也不多。所以这几个人就显得格外显眼。

李寿显自打到了一线工作以来,一直牢记人民党干部学校里头陈克讲过的一节课,“中国为什么搞不好,大家为什么感觉苦难如此之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间盘剥者太多。老百姓们想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取更好的生活,就必然被官府、士绅、会党这些势力一层层剥削,最后不仅无法实现更好的生活,原本的生活都保不住。我们要建立的新制度中,权力要么归国家与政府,要么归人民自治。除此两者之外的任何阶层,必须将其现在所拥有的社会权力剥夺到一点不剩为止。未来的中国,统治阶级将是劳动者的联盟,而那些并非劳动者的家伙,要么自己老老实实闭嘴,领点饿不死的残羹剩饭。要么,就是咱们让他们闭上嘴。”

李家集那几个“有能耐”的人到底是选择当劳动者,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李寿显做好了拭目以待的准备。

在李寿显信心十足继续推动工作的时候,姬晔也有着自己对未来的考量,她已经开始习惯了人民党的作风,她盘算着自己回到浙江之后该怎么模仿这种模式,思前想后竟然找不到确切的方向。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靠单纯的想象去构架一个社会体系实在是太勉为其难了。首先,姬晔不清楚人民党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铁农具,实际上姬晔自己完全不知道生铁、熟铁、白口铁之间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姬晔知道这些农具是通过人民党的物流体系,千里迢迢从武汉运来的,只怕小姑娘会吓得惊叫起来吧。

位于汉阳的钢铁厂的工人并不知道工厂生产的农具竟然能够销售到广德县,实际上绝大汉阳钢铁厂的工人,以及绝大多数湖北人并不知道在当今的大清,有这么一个叫做广德县的地方。几百里地之外就是这些普通百姓遥不可及的地方,即便是现在有了轮船,能够远行的人依旧只是少数。

最近汉阳钢铁厂对安徽的了解总算是多了些,这了解并非来自安徽人民党的传闻。传闻就跟神话一样,实际上带不来丝毫知识。一批安徽人在近期加入了汉阳钢铁厂,虽然领头的是说一口官话的北方人,下面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却是实打实的安徽人。

从技术部到一线工人,这些人分到了汉阳钢铁厂的各个岗位,令钢铁厂工人感到讶异的是,这些人的岗位也会变化,例如工程师部门的人,会进入一线工作,而技术部门的,则会到工程师的岗位上工作。

对于这些人的来历,汉阳钢铁厂的工人顶多拿来当茶余饭后的谈资。湖广总督赵尔巽大人却不能不派人严密关注。赵尔巽可不是什么官场上的“雏”。自打春节时候盛宣怀急急忙忙从北京赶到武汉,专门让一支大船队拉走十几万吨钢铁之后,他就知道这事情背后隐藏着一项交易。能出动这等船队的,现在只有人民党一家。果然,没多久,他就听说被人民党俘虏的新军“杀出”了安徽,回到徐州。

赵尔巽大人对这等小把戏嗤之以鼻,新军全副武装的时候尚且当了人民党的俘虏。怎么当了俘虏之后反倒能打起来?骗谁去啊!

不过赵尔巽大人身为败军之将,还是三路围剿里头第一个被打得全军覆没的一路。天知道人民党怎么想的,居然把湖北新军俘虏都给放了。所以赵尔巽大人是最没有资格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