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原点恍然,接着出声问道“想好怎么处理了吗?这种叛国行为,足够杀头了吧?”
高阳笑了笑。目光微微波动,说道“杀头是肯定的。只是不能全杀了。这可是好几万的军士。不管怎么说,他们也在对抗满清的第一线坚持了这么久,也是有功劳的。而且。下命令做事的又不是这些普通军士们。”
转身回到书桌旁边,坐在书桌上,掏出香烟,点燃。“这些军士们就算了。全部解散回家种地好了。反正等到打垮了满清之后,东北那里必然是地广人稀的局面。随着小冰河期的结束,新式稻种和化肥的大规模生产。作为大明帝国日后的大粮仓。没有人种地可不行。”
“那些军将呢?全部杀了?”原点继续追问。
高阳摆了摆手,吐出口烟圈,笑着说道“有罪的都交给刑部兵部和大理寺去处置,我又不是法官,也不能说杀就杀了。至于吴三桂。”说到这里,高阳顿了顿,目光波动,微微沉吟之后,轻声说道“让他带着他的家丁们去南边驻守。东南亚一带的土著很多,他以后就在那边镇压土著们好了。东北,以后将会是大明帝国最重要的一处区域。天然的大粮仓。丰富的资源开采出来之后这里也将成为巨大的工业区。”
“什么时候出发?准备的差不多了吧?”原点小声问道。
“嗯。”高阳点点头,看了眼窗外明媚的阳光,神色淡然的说道“都准备了一个冬天,现在就可以出发。打仗要不了多少时间,准备的倒是挺早的。”
。。。。。。
高阳相信冥冥之中有着命运的安排,但是她绝对不会把命运交给老天爷去做出选择。
礼部测算好的黄道吉日要等到下个月的月初,高阳感觉自己等不了那么久。直接就选定了近期一个宜出行的日子,亲自带领着大约五万名新军出征北上,意图一举消灭满清这个大明帝国往日里的心腹大患。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崇祯皇帝在天坛进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将虎符、天子剑和帅旗等信物亲自交到高阳的手中。之后又亲自为一批军将们递上斟满的御酒,与将士们同饮出征酒。并且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祭天祷文。
一身戎装的高阳脸上没有一丝的不耐烦神色。目光清冷,神态安静的看着崇祯皇帝继续自己的仪式。对于做这些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消耗掉的时间并不在意。
这里的一切最终都是要交还给崇祯皇帝的。让这位被高阳选定的大明帝国的主人在军士们面前露露脸,增加自己的威望并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崇祯皇帝今年不过三十余岁,正是年富力强的事情。他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在大明帝国之中的威望也足够。而高阳最多也就是在这边待上个几年就会离开。既然已经选定了他,高阳自然会尽可能的为崇祯皇帝日后接手这一切做准备。
别的不说,崇祯皇帝在国破之时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去殉国。这一点就足够了。
这一次大军出征没有监军太监随行。这不是高阳主动要求的,而是崇祯皇帝并没有指派人跟着去。
原本监军这一招对待别人或许还可以。但是高阳肯定是不喜欢的。崇祯皇帝也明白派了监军太监也没有任何的意义,索性就此取消。而高阳也接着这次机会,彻底取消了监军制度。
从此之后,大明帝国的军队外出作战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了监军太监这个职务。随着总参谋部的崛起和对军队掌控力度的加大,太监们彻底回到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岗位上去。
这一次出征,高阳没打算动用储存空间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毕竟他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里。日后高阳离开了,难道大明军队就不能打仗了?到时候终究还是要使用这边的后勤系统的。
为了这次出征,大明朝廷在这春耕的紧要关头咬着牙掏出了一大笔银子,雇佣了数万名的随军民夫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援。
不是他们不想强行征发民夫。而是高阳告诉崇祯皇帝,想要让大明江山永固。取消田赋和劳役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只要你取消这两件事情,那日后哪怕你的子孙们再败家也不至于丢掉整个帝国!因为他们将会有着整个天下的农民们的支持。这份支持,至少在这个年代是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对抗的。
田赋或许暂时没办法取消,但是劳役可以。大明朝廷现在有钱了,在扩大化的商税上尝到甜头之后,大明朝廷现在手脚阔绰也敢花银子了。想要做什么事情花钱招工就好,反正现在闲散劳动力很多很多。
在出征之前,高阳还特意在京师观看了那些被抓获的走私商人们被行刑的场面。
乔老爷子等人和他们的家眷总计数百口人,在全京师百姓们的唾沫和烂菜叶子石头子的招呼下。无比绝望的被拖着上了刑场。
一个多月之前,参与了袭击大白阳堡的那些走私商人们大多在张家口自己家的宅邸里面被凶神恶煞般的新军军士们给活捉了去。一家大小,就连看门的狗都没有放过,全都被装上囚车。押赴京师去天牢免费住宿。
有比较聪明的,例如那位李东家在事情发起之前就已经返回山西躲避风头。可惜他也没有能够躲过高阳和新军的怒火。哪怕逃回了老家也同样被一支精锐骑兵追过去给抓了回来。
至于乔老爷子,这位老人家带着一大笔银子来到京师试图走门路。事发之后被新军在其位于京师之中的宅邸里抓获。
接收其孝敬,并且为他提供支持的宫里某位地位很高的大太监自杀身亡。一直和乔老爷子有着生意上来往的田贵妃的父亲。崇祯皇帝的老丈人也被牵连,消去了爵位不说,还被崇祯皇帝惩罚巨额罚银。这也是崇祯皇帝看在田贵妃的面子上保下了他老丈人的命。要不然。必死无疑。
像是那些有牵连的大臣小吏们,崇祯皇帝可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些拿着自己发的俸禄却做着挖自己墙角事情的人,这位皇帝陛下一个都没有放过!
第七百九十二章 从哪里来 回哪里去 (十六)
这些往日里趾高气扬,嚣张到不可一世的走私商人们终究还是眼光格局太小了。
在国家层面上他们毕竟只是一群小人物而已,得到消息的渠道实在是太窄了。终日里在张家口这种小地方待着,看似好像能够呼风唤雨一般,总以为自己是号人物,做什么事情都缺少了畏惧之心。
他们并不了解京师里面的事情,也不清楚高阳究竟是有多么的强大,更加不知道这个世道已经变了。简单来说,这些人就是一群自大的井底之蛙,目光狭隘。最终为财而死也是死有余辜。
毕竟以个人的力量和整个大明帝国来对抗,除非他们和高阳一样有着特殊际遇。否则必然不会有着什么好下场。银子,在强大的国家面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原本定下了杀头的犯人们都是要等到秋后问斩的。因为古人认为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同样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儒家认为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在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如果违背天意,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所以“秋冬行刑”就被载入了律令而制度化。
不过,此时已经陷入了暴怒之中的崇祯皇帝在有了高阳的强大支持之后。再也不用和那些大头巾们磨嘴皮子,直接就定下了审判结束之后当即问斩的御旨!
这些人是在挖崇祯皇帝的墙角!对于一位皇帝来说,叛国通敌的人,任何处置都不为过。在皇权面前,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
行刑当天万里无云,艳阳高照。面色冷漠的高阳穿着一身休闲服饰坐在一家视角最好的茶楼二层的雅间里全程观看了这场大规模的行刑。
京师和北直隶的百姓们这些年来饱受满清的祸害。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被满清一次次的入关劫掠弄的家破人亡的。人间惨事,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当他们得知这些被行刑的是常年拿着满清抢来的沾血银子。为满清提供急需物资的奸商们的时候。这些平日里温顺,一生都只求着温饱的百姓们愤怒的情绪犹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了。
在犯人们被押赴刑场的时候,围观的百姓们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扔什么的都有。一开始还是烂菜叶子石头块什么的。随着喧嚣之声渐渐高起,越发愤怒陷入莫名情绪之中的京师百姓们就连家中的菜刀都扔出去了!
一旁负责维持刑场秩序的顺天府衙役们叫苦不迭,急忙将新近发放的盾牌给竖了起来。随着人群的增加,各种杂物犹如雨下。顺天府眼看着快要控制不住局面了,急急忙忙的请求驻扎在城内的新军出兵帮助维持秩序,这才得以让行刑继续下去。
整个大明最好的侩子手们都在这了。那些在天牢和刑部里面饱受折磨的人犯们个个目光呆滞,神情恍惚。身体状态更是虚弱到了就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牢房里的经年狱卒们对于这些没有功名在身,而且还是犯下了通敌叛国之罪的人犯们可不会手下留情。有司在审讯的时候同样也是各种大刑一起招呼上去。
这些往日里在张家口地界上呼风唤雨。和朝中大员兄弟相称的走私商人们,算是经历了一场凄惨的命运轮回。人人满身血渍,伤痕累累。往日里娇生惯养的这些人此时也就只剩下了一口气。如果不是这些人都是钦犯,必须要上刑场的。那他们能够有多少人活着离开大牢都是一件未知的事情。
他们和满清做交易,用大明的物资去资助敌国来杀戮劫掠自己的同胞。然后换取那些满清被劫掠去的,沾染着自己同胞鲜血的银子让自己过的锦衣玉食。
这种人,怎么死都不为过。他们有今天的遭遇,在他们和满清开始交易的时候,就已然注定了这个下场。
在人山人海般的百姓们齐声高呼之下。监斩的官员念完了公文之后抽出斩牌扔到地上。
跳着奇异的舞步,身形魁梧,满脸横肉,敞胸露出胸口黑茸茸的胸毛。头上包着红头巾的侩子手们端起酒碗喝了口酒。用力的一口喷在雪亮雪亮的鬼头刀上,沉着脸大喝一声,上前一步一把抓起了乔老爷子杂乱犹如鸡窝的满头白发。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一刀就剁了下去!
曾经在张家口地界上叱咤风云。家中拥有无数银两,在这次私通敌国的大案中被当做主犯对待的乔老爷子临死之前转动着浑浊的目光看了一旁自己那几个心肝宝贝的孙子。那是他们老乔家的希望啊!
他们老乔家的几个孙子,年长的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在各地分铺掌管着家族生意。而年幼的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啊!其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今年才十六岁,就已经顺利考取了秀才,再过几年必然会通过科举顺利走上仕途,未来不可限量!
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
通敌叛国,诛九族。十六岁以上男丁全部斩首示众。这还是高阳告诉崇祯皇帝,斩首就行了,别用凌迟。要不然这些人还要被千刀万剐才行。
十六岁以下的男丁全都发配边疆充军,估计一辈子都别想再回中原了。一般情况下都会客死异乡。女眷全都被发入教坊司,一家大小算是全部完蛋了。
乔老爷子看着身旁放声嚎哭的儿子,心下悲痛欲绝,张了张干裂的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寒芒一闪,一颗大好头颅‘骨碌碌’的滚落在地上。一股温热的鲜血冲天而起,洒满一地。
一旁围观的百姓们齐声高呼,靠前的全都拥挤上前,挥舞着手中的馒头在地上沾血。这也算是恨到了极致的一种表现吧。
高阳收回目光,垂下眼睑。心中微微叹息。端起茶碗喝干茶水之后,悄然起身离开。这件事情,到此结束。接下来,就该是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们偿还血债的时候了。
。。。。。。
这么多军马北上出关根本就瞒不住满清的探子们。高阳也没有打算要隐瞒。实力上完全碾压的时候,硬碰硬的去打就好了。
踏着浓浓春意,感受着春日里的温暖阳光。数万大军一路北上,借助于新近修建好的宽阔官道。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就来到了锦州城外。
高阳白天的时候跟随军队前行,骑乘在战马上戴着耳机听歌玩游戏。晚上宿营的时候就回到现代时空去陪伴家人。这种行军打仗有危险的事情,高阳是不会让他的红颜们过来的。一直到大军前行直锦州城。
吴三桂亲率关宁军各处军将们在锦州城外恭候高阳。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自然知道在实力不济的时候缩起脑袋卑躬屈膝才是唯一的选择。
“吴大人。一段时间不见,你的气色不错啊。”高阳甩了下身上的华贵的披风,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
吴三桂心中一紧,他刚刚分明看到了高阳眼底深处那抹一闪而逝的冰冷寒意!
“国师在上,末将在此操练军马,整顿军务,防备建虏。一时一刻不敢松懈。”吴三桂急忙垂下脑袋,颤声说道。
“呵。”高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半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面前的关宁军诸将们。眉梢一挑。手中马鞭挥舞,冷声喝道“好一个防备建虏!前些日子私下里给建虏们送去了那么多的东西,让他们得以大规模制造火器来抵抗大明军队。你们防备建虏可防备的真够好的啊。”
吴三桂身子猛然一颤,脑门上的汗珠立马就落了下来。‘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上。以头触地,带着哭腔的喊道“国师在上!末将委实不知啊!不知啊!!”
吴三桂身后那些关宁军诸将们同样慌乱下跪。嘴里大喊着冤枉,心里却在惴惴不安,害怕这位国师把他们都给拿下。
往日里这种事情他们并不是没有做过。朝廷哪怕是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因为关宁军的强势。就算是有些许过错,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这位国师可不一样。原本看似强大的关宁军在他的眼里又能算得了什么?打的关宁军没有脾气的满清在这位国师手里面都过不了一战!更何况是他们?
关宁军不管怎么说都还是朝廷的军队。军士们的俸禄也都是由朝廷来发放。就算这些军将们心里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会有军士们跟随。至于那些精锐家丁们,会是面前这数以万计,一眼看不到边的新军的对手吗?
直到此时,这些人心中才恍然过来。自己往日里的依仗在这位国师大人的眼里什么都不是!等到这位国师大人真的来到面前,出声诘问的时候,他们的心里终于开始害怕起来!
前段时间京师里面才杀了一批通敌叛国的人啊!
神色平静的高阳看向这些军将们的眼神越发深邃起来。身为军人,却为了一些黄白之物去资助敌国。这种行为怎么能够对得起他们身上穿的这身军衣?怎么能够对得起那些倾家荡产,被逼到要造反赞助出辽饷的百姓们?
“呼~~~”高阳轻轻舒了口气。垂下眼睑,举起戴着皮质手套的手臂挥舞了一下。
第七百九十三章 从哪里来 回哪里去 (十七)
跟随高阳大军一同来到锦州的锦衣卫新任指挥使赵秉臣大步上前,一张黑脸冷的能够滴出水来。
从身后的亲随手中接过封好的圣旨打开,冷漠的目光扫过面前的诸位关宁军的军将们,嘴角微微勾起,冷哼一声,大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滋查辽东镇副将张万年、李纯、高如晦,偏将王正成。。。。。。”
随着赵秉臣念出一个又一个的名字,关宁军诸将群里顿时骚动起来。被念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