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振大唐-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锸挡蝗菟。〉罴捌渎杂谢诠模鞅砬虢担矣鬃映盼凑炊窦#厣馐烦乓凰溃势渥砸徊孔员#谑罩冢鸱磐庥颍丈坏萌氪筇浦常 �
    作为主持一方情报事务的朝云,一目之下,当然深知我网开这一面实在是法外容情到了极点,不觉紧紧抱着我的腰身,香唇喃喃:“朝云泣不饰言,此生惟以身心相报棠郎!”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瀛州城防
     更新时间:2009…10…9 22:49:20 本章字数:2259
    我在风云暗涌剑拔弩张的微妙时刻,放出朝云回见自己的父兄,除了体贴朝云救兄的急切心情以外,还另有深意:史思明此番必定不会放过翻身的机会而欲孤注一掷,如此一来,胜则成王霸之业,败则死无葬身之地,可谓是一无退路,生死系于一战,惟全心死志前进,战力斗志决不容小视!
    朝云一旦携旨而归,蓦然间有一条生机大道出现史家老小的眼前,而且准许自带一部域外活命,并没有限制所带部属的多少,这就意味着无论东北战场上的结局如何,史家依然可以延续,最不济也可以在大唐域外为霸称王!史思明机狡奸诈,既有这么稳赚不赔的生意,在与安庆恩协力攻打瀛州的同时,为了保留为霸称王的实力,也一定会做两手准备,向自己手下的一些精锐兵马布置情况不妙时的行动任务。这样一来,只要叛军战况略有不利,已有退路在胸的部分叛军必定再无死战到底的心力斗志。如此,我大唐的将士就减少些牺牲,战场之上就少些惨烈景况!
    在接下来的两天,依照我的计划,各大城门在加大盘查力度的情况下,瀛州城如常城门大开,而剑南精制的床弩也秘密地运至城内。每日里瀛州城内外松内紧,只待东北叛军前来上钩。然而,万事俱备以后的三天时间里,我依然没有接到叛贼一丝一毫的异动情报,我不由暗暗心焦。若不是认定东北叛军目下扭转乾坤地最好目标就是瀛州城中的我,我真的怀疑自己判断有误。我想,可能是叛贼们要在不惊动周围大唐驻军地情况下。绕至瀛州城下非常困难,所以拖延了一些时日吧?
    在患得患失中,我送走了朝云离去后的第五天。在暗夜将尽时,我心中不禁疑虑:我给史朝信的时限是十日,如今算来已是第五日了,难道史思明窥破其中的玄机,真的放弃这个稳赚不赔的机会?不会啊!他不可能知道我想借刀清倭的计划呀?
    思虑之中,天光不觉蒙蒙而亮,突然瀛州城楼上报警用的梆鼓齐鸣。几日来食宿于书房之中的我,闻声眉头一松。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史思明、安庆恩终于来了!接着,只听北边方向鼓角四起。我知道叛军情知已被发现,索性以鼓角为号攻城!
    早在三天之前,城楼之上就已经布置好了守城地利器,而且文若海的豹骑将士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瀛州城原有的三千守城官兵眼见豹骑将士有条不紊地在城楼之上观敌协防,兼之当今圣上即在城中,所以,今日的遇袭实算是好整以暇的迎敌而已,根本没有在军中引起慌乱。
    我贵为一国之君。身干大唐百万家臣民的福祉,本应当安在稳妥周全之地,但叛军姗姗来迟,我静待书房几日确实感觉抑闷,加之自忖武力高绝,正可置身战场。慑敌声威,张我士气!所以,我在听到叛军鼓角四起之际,立时起身步出书房。当值的亲卫团正柴可然跟随我时间最久,自是知道我很难改变决定的性子,虽不再出言劝谏,却一面传令所有亲卫集结护驾,一面令人召请颜真卿和令狐潮伴驾。
    我一路骑马行来。但见街道两边店铺紧闭,城中一片沉寂,只有一批批一火编制的小股马队时时来回巡查,我为文若海的谨慎而暗暗点头。当我来到北城门楼下地时候。颜真卿和令狐潮急急赶来。礼拜完毕,相处时久的颜真卿和令狐潮倒也没有出言劝谏,只是自充前驱地在我身前引路。我皱了皱眉头,不悦地沉声问道:“二位卿家莫非以为自己的武力可以胜朕?”
    颜真卿和令狐潮闻言躬身答道:“微臣不敢妄狂,但纵是力或有不逮,却可代陛下挡遮叛军的箭矢!”面带恭谦,语含真诚。我心不禁因此一热,暗暗地吁口气,我放缓了语调,和声说道:“文臣筹谋,武将伐战,各本其位,俱有职司!今叛军临城,二位卿家伴朕观敌了阵,纵然朕不加挡护,也有亲卫挡箭遮矢,二位卿家却万不可逞于血气,枉负朕望!”
    颜真卿和令狐潮细思之下,心里一凛,深觉自己护主心切,确实有些失于计较,当即愧然受教,而后由一团的亲卫作为前队,拥着我登上了瀛州城楼。走登上城楼,我再次俯视瀛州城防体系,心中对于能否坚守住瀛州,更是颇具信心。
    大唐朝廷对于一般城墙的规定,要求筑城地高度与城根厚度、城顶厚度之间是四、二、一的比例。而瀛州城或许是地邻边陲的缘故,筑城的高度与城根厚度、城顶厚度虽合乎规定的比例,但明眼可以看出,整体高度与厚度却较一般城墙尺度大了许多。而为了加强瀛州城防,在城墙的墙体上,马面、埤垸、城楼和弩台相继排列,城墙的四隅也出现了高出城墙的角台。六架巨型地床弩距离均匀地分布在城墙之上,并间以许多便携的小型床弩。竹立牌、木立牌、布幔、木幔、皮帘、垂钟板、蔑篱笆、皮竹笆、护城遮架等遮挡敌军矢石的器械,也置在一旁。
    由于攻城的一方虽然要冒着箭雨架着云梯来攀登城墙,但是只要攻城地一方到达了城下,守城的一方形势就会被动,甚至岌岌可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守方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进攻方的部队到达城下。想来在瀛州城筑城之初,这奉旨筑城的将领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且也是为了防御重型炮车的攻击,这筑城之将在城墙和护城河之间增建羊马墙。
    在绵延的城墙上,城门也是一个守方的弱点,出于城防的考虑,大唐邻近边塞之地的城池都会再修建第二道、第三道城门,城门之间通过城墙的漫道相连,构成了防御地带。在遭受猛烈的攻击时,守军会主动放弃城门,敞开让敌人进入,等到敌人前锋进入后,就会关闭城门。所以,给这种关联内外城门的防御工事起名“瓮城 ”,而瀛州城恰恰也筑建了瓮城!
    此前,我虽然也曾暗地里登城观防,但一则我是乘着夜晚而来,没有完全将这坚固的城防体系看清楚;二则当时我的重点工作是在于如何布置床弩和遮挡敌军矢石的器械,根本没有想到这中等大小的瀛州城,竟然也有一套比较坚固的城防体系,这叫我如何不信心倍增!
    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 攻械防器
     更新时间:2009…10…9 22:49:34 本章字数:2071
    我放眼望去,只见在飘渺的晨间薄雾下,隐隐约约似有数不尽的兵马如水银泻地般地狂涌过来,其中还夹杂着许多人簇拥着一些狭长的物件。我凝目而视,快速移动的却原来是攻城的云梯和飞桥,而就近正在拼装的,暂时我只看出来有尖头木驴车和炮车。
    已经身在城楼上的文若海也目及这种情况,来不及向我行礼回报,连忙下令发射床弩、弓矢。依照弓箭的特性,弓箭射击时由高处向低处攻击时的效果最好,而低处向高处攻击时效果却是最差,所以虽然与叛军的平面距离刚刚达到有效射程,但我方发射的各种箭矢均给叛军带来了不少的伤亡,甚至包括一些射程稍逊的角弓、格弓。
    范阳、平卢临制奚、契丹,镇抚室韦、靺鞨,而奚、契丹、室韦和靺鞨俱都是白山黑水间纵横的蛮人部族,精于骑射。自从安禄山理执范阳、平卢节度之职以来,不论开始时的邀功心理,还是后来扩展势力的需要,可以说与奚、契丹、室韦和靺鞨征战连连,烽火经年不熄。由此也铸就出一支精锐之师!
    此时,叛军们当头骤遇箭弩弓矢的迎击,却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惶惧退缩之意。前面每有中招倒地的同伴,后面的将士既不审视死伤情况,也没有一点的滞停,更不绕避而行,竟然直接步伐如旧地踩踏而过!目见此情,我暗暗心惊:这是多么冷血凶残的军兵啊!由此而推他们对于军令地执行。绝对是彻底贯彻,仿佛没有一丝活人的味道,真只是战争的机器一般!
    转而我却又不得不佩服安禄山炼铸军队地手段:箭雨之下。一旦倒身疆场,焉得有活命的机会?与其毫无意义地因为有所停滞而增加伤亡,倒不如尽量快速地接近自己的目标!而这种没有一丝人道的作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将士们潜在的嗜血而凶残的本性,既能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地向前拼杀,又可以使他们在疯狂中的麻木下,没有思考地执行各种命令!
    由此,我的心里不再象先前那么乐观。我想,此战之下虽然瀛州无恙,东北叛贼得除。但我方将士一定伤亡难少!转目一扫城墙上追随我多日的豹骑将士,我的心情不觉有些沉重。但天下大道就是有失有得,为了大唐万千百姓地福祉,我不得不战!“兵凶战危”这四个字,在此时给我以从未有过的感触。
    这时,文若海才得空过来拜见奏道:“因为叛贼大军由北攻来,而瀛州东邻沧州哥舒大夫驻军,南望皇甫大夫及李大夫部,所以微臣亲守北城门,副将刘弘守卫西城门。而瀛州刺史及瀛州司马分镇东城门和南城门!”闻言我想了想,吩咐道:“如今贼势颇大,且具有东北一虎史思明之奸,高尚、庄严之谋,为谨慎计,颜爱卿前往东城门镇防。令狐爱卿赶往南城门守护!”二人恭应而去。
    在我所知的历史记载中,这二人才智足可保东城门和南城门无恙:安禄山叛乱,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独有颜真卿所掌的平原坚守不降,并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屡挫叛贼,拒敌至安乱平定;令狐潮也是智谋之士,在军事上本也该一放异彩,奈何偏偏遇上了同样熟知兵事却性格坚忍的张巡,以致一败再败,终败涂地。
    就在这分职布责的空儿,叛军已经冲至护城壕沟一边。但见叛军将士依据着牛皮盾牌。将飞桥快速地推临城外护城河边。飞桥,就是攻城部队用以跨越护城壕的攻墟器械。在大唐之前,攻城战中多以草木土石填塞壕堑而过,也曾出现一种蒙着牛皮装满土石的“蛤蟆车”,将其推入沟壕即可,提高了填壕的速度。但飞桥的出现大大地使跨越境堑更加便利。
    飞桥又称壕桥,它变填壕沟为搭便桥。它是在两根长圆木上面钉上木板,下面安上两个木轮即可,长短以壕为准。可谓是推进入壕沟,轮陷则桥平可渡。而且,如果壕沟较宽,还可将两个飞桥用转轴连接起来,成折叠式飞桥。搬运时将一节折放在后面地桥床上,使用时将前节放下,搭在河沟对岸,就是一座简易壕桥,端的是跨越护城壕的利器!
    文若海眼见此景,在不妨碍弓弩施放的同时,立即吩咐手下准备燕尾炬、行炉、游火铁筐等防守的火器,还有连挺、飞钩、叉竿、钩竿、地听等。燕尾炬,缚苇草为炬,尾分为两歧,如燕尾状,以油蜡灌之,加火从城上堕下,临敌身而烧之;行炉乃是可熔铁汁炉,熔铁汁于城上,以洒敌人;游火铁筐,盛火加脂蜡,铁索悬坠城之上下,既可投泻于攻城叛军的头上,又可烧挖穴掘城之人。这些都是尤烈于箭矢地霸道器具!
    而连挺如打禾枷状,用于打击远距离上城的敌人;飞钩又叫“铁鹉脚”,其形如锚,有四个尖锐的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接绳索,待敌兵蚁附在城脚下,准备登梯攀城时,出其不意,猛投敌群中,既可击毁敌梯,一次又可钩杀三人左右;叉竿又叫“抵篱叉竿”,如枪刃,布两歧,这种工具既可抵御敌人利用飞梯爬城,又可用来击杀爬城之敌。当敌人飞梯靠近城墙时,利用叉竿前端的横刃抵住飞梯并将其推倒,或等敌人爬至半墙腰时,用叉竿向下顺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横刃足可断敌手臂;钩竿有如枪,两边有曲钩,可以钩物;地听则是一种听察敌人挖掘地道的侦察工具,当守城者发现有敌来侵,为防敌军开掘地道从地下进攻,必须立即在城内墙脚下深井中放置一口特制的薄缸,缸口蒙一层薄牛皮,令听力聪敏的人伏在缸上,监听敌方动静,可据此探沿敌所在方位及距离远近。因为一般都是放一口鼓形新瓮,听者可在井中托瓮听之,所以又叫“瓮听”。
    正文 第三百一十章 有炮当头
     更新时间:2009…10…9 22:49:51 本章字数:2030
    眼见叛军在箭林矢雨中不计牺牲地临至壕边,甚而在牛皮盾牌的掩护下,叛军们纷纷搭弓举弩回射城上的大唐将士,文若海一声令下,城墙上登时竖起了遮挡箭矢的布幔和皮帘,城楼之上只留下观察敌情和弓弩发射的揭口,而城墙内侧刚刚调制就位的炮车也向城外的叛军们发起威来。
    炮车,炮车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两汉时被普遍用于军事上,最初被称为抛车或抛石机。炮车有二轮或四轮,车架上立木柱,木柱顶端架横轴,轴中间穿炮杆,炮杆长臂端系皮窠以装石块,短臂端系几十至百余条绳索以供众人拉曳。号令一下,众人猛拉绳索,在离心力作用下石块抛向远方。早期的炮车,是不易转动调位的,且准确度和射程较差,其后在南北朝时才发明了可以旋转定方向的炮车。时至大唐,炮车进一步革新改进,不仅一车甚至需要二百人拉绳发石,被人称为将军炮“或”擂石车,“而且也有了调节准确度的方法:
    发射时,每炮在城头上设一战士,专管观察敌情,根据观察的斜直远近,令炮手定放。如果是小偏,就让拽炮索的人移动一下位置;如果是大偏,就让炮手移动炮架;炮石打远了就减少拽炮索的人,打近了就增加拽炮索的人。这样试射两三次后,就可以准确地命中目标!
    随着我方炮石的加入,叛军架设地飞桥纷纷被摧毁无几。护城壕将叛军一切两断!跨过护城壕的近万名叛军的伤亡也成倍增加,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会有同伴倒地。但他们带着百余架云梯仍然向羊马墙冲去!
    瀛州地羊马墙,距北城墙不及两丈,离护城壕沟不过八尺,高虽不过一丈,却有六尺的厚度,这羊马墙内中虚空,可容两人抵背而战,羊马墙两边设有三个一组的‘品’字形望阵孔及通枪口。在临近城门的地方,羊马墙与北城墙相接,中有仅一人大小的通道可到达北城墙上。可随时派兵在羊马墙内拒敌,现在的羊马墙中就有五百守城兵执枪待敌!
    望着这炮车毁桥摧梯的奇强威力,我不禁暗想:这炮石确实是破坏敌军设施的好武器,也不用研制什么前世的钢铁火炮,假如我再在这,“炮弹”之中加些横药的话,照样可以做到横扫千军地地步!
    我思想之间,蓦地,叛军的后方响起一阵阵急促的战鼓声,只听敌阵将士有节奏地齐声大喝,喝声中充满嗜血的疯狂意味。随着敌军呼喝声的渐渐急促加快。敌阵中狂潮般地涌出数以百计的飞桥和云梯,不计生死地疾速再临护城壕!我心中一动,如今叛军暂时采取的是试探性强攻的策略,趁着他们现在非常投入地只顾冲锋的时刻,而且料想不到我万人守城竟敢出击,我何不自引千骑迅即击贼?
    我刚刚思忖及此。先前过壕的叛军地云梯刚刚搭到羊马墙上,突然间敌阵里战鼓骤歇,随后叛军后方发出一阵欢呼高喝——原来叛军在此时已然安装完毕十数架炮车!这些炮车分置在护城壕以南排开,整备已毕即将发射!文若海急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