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了大笔封赏,还负责监管申州军政,权力涨了一大截。前不久新帝登基开春闱,董宗本的长子董遵训与好友王朴等人全都中了进士,为翰林院编修。董遵诲的次子董遵诲如今也是堂堂正六品官,有着昭武副尉的官职,手中掌控一军人马,也算是年轻有为。
而且此次董遵诲是与高怀德的长女结亲,人家高怀德如今是忠州刺史,他的父亲高行周更是天雄军节度使!所以董遵诲的婚事,可是如今随州乃至山南东道规模最大的一件喜事。
因为路程相对遥远,高怀德便携带女儿及家人,押送着大批陪嫁物品来到了随州,买下了一处宅邸落脚,并将这一宅邸的地契作为高桂英的陪嫁。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董遵诲和高桂英结婚的大好日子,黄历上说大吉、宜婚嫁。董遵诲换上一身绿色深衣(六品以下官员以绿色青色官衣为主),骑上一头高头大马,率领鼓乐队、仪仗队、彩车等,一路吹吹打打来到了高怀德刚刚购置的府邸。
此时高家早就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张覆井、枲三斤塞窗,又在窗户上放了三支长箭,以驱鬼辟邪。高桂英老老实实待在家中,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梳洗打扮。
董遵诲来到她的窗前,同样认认真真地念起催妆诗来:“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念完催妆诗后,又撒了大笔的银钱,将守在这里的小孩子们哄得高高兴兴。
这时高桂英头戴帷帽,在侍女的搀扶下,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两人一起拜见高怀德,高怀德便依着旧例对高桂英说了几句在婆家遵守妇德的告诫,又忍不住低声对董遵诲说道:“道安,要善待我家桂英,永远别让她伤心!”
平日里大大咧咧的高桂英这时也哭了出来,高怀德亲自放下一个马鞍,让高桂英从上面跨过,以表示家人祝她在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顺利到达。
董遵诲牵着红绳,引着高桂英走出门来,将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了她,并照顾她上车。等到高桂英坐好以后,董遵诲按照礼官的吩咐,亲自驾驶马车,往前走了几步,待车轮转了三下以上,这才将马车的缰绳交给车夫,自己上马在头里领路。
高家陪送的嫁妆足足装了十辆大车,除了金银首饰,还有漂亮的布匹,甚至还有数千亩土地的地契。这些都用精致的木匣盛好,却不关紧,用金锭压住边角,故意显露出来。
沿途人山人海,不时有人上前讨喜钱。幸好随州厢军全部动员,维护治安,这才没有出了践踏事故。王政忠早就回到了随州,提前在**上放话,让大家守规矩。随州所有的小偷、人贩子、**等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护社会治安。而董遵诲的五百精锐,也个个身穿新衣,腰佩长刀,钉子一样站在道路两旁,让百姓们不敢逾越。这一天,随州门不闭户,路不拾遗!
不久到了董家府邸,董遵诲先行下马,带着高桂英从正门而入,拜见公婆、列祖列宗及观礼宾客。然后一对新人沃盥,也就是洁手洁面;而后对坐,男西女东,取阴阳交会的说法。
古代婚礼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上。此时董遵诲与高桂英对坐的中央,放着一个几案,上面摆着三道饭食,居中者为少牢,两边还摆着黍、稷两道主食。
两人在众人之前,端坐于此,听着礼仪官的介绍,将桌上的食物各尝了少许,完成进食。接着又有侍者上前,为董遵诲两人斟酒。这酒可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漱口,一共三次,称为三酳。前两次用爵,后一次用卺。两人如同牵线木偶一般完成这些程序,然后互行揖礼。终于礼成,结为夫妻。
结束这些仪式之后,董遵诲与高桂英携手走进新房,坐在床上,男右女左。此时一大群子女双全的妇人上前,开始洒金钱,钱都是崭新的六铢钱,上面刻有“长命富贵”四个字样。
等结束了这个仪式,妇人们纷纷退下,新房中只剩下董遵诲和高桂英两人。董遵诲连忙下床,驱散门口挺热闹的众人,将新房的门闩插牢。
等他转过头来,却发现高桂英低着头在床上乱翻。董遵诲很是纳闷,走上前来,就见床上铺了一大片红枣,被子里也塞了不少,意味着早生贵子。高桂英找一个吃一个,吃得兴高采烈。
董遵诲不由得失笑,他走上前来对高桂英低声说道:“桂英,该歇息了。”
高桂英早年丧母,她的几个侍女也都是未婚女子,根本不知道男女之事。按理说出嫁前父母应该对新妇有些教育,可他的父亲高怀德哪里能想到这事?!
迷迷糊糊的高桂英听董遵诲说要歇息,便抬头看着窗外的太阳说:“太阳还没落下呢,也太早了吧?再说了,床上怎么就一床被子,这可怎么睡?对了,夫君能不能出去一下,我先换下这嫁衣来……”
董遵诲笑着说道:“嫁人之后,你在我面前换下就是了,谁家夫人还背着夫君换衣服?”
高桂英一听也有些道理,不过总是有些不习惯,羞红了脸,慢慢脱下外衣,露出里面的白色中衣,隐约还可以看到那大红的肚兜。
董遵诲哪里还忍得住,一个饿虎扑食就扑到了高桂英身上,双手就占据了高桂英胸前的高耸之处。
高桂英又羞又怒,正要反抗,却被董遵诲突然亲了一口,顿时浑身发软,不由得倒在了床上。很快,中衣、肚兜都被抛到了地上,就听见床吱吱呀呀响个不停……
第189章 计退南唐(上)
再说南唐,前些日子舒元和杨讷两人从河中府乔装出城,携带李守贞的求救信件,走小路前往南唐求援。两人在向南唐出示信件之后,就翩然离去。
他们两人倒是轻松了,南唐方面却犯了愁,有大臣建议立即出兵的,有将军却说要等待时机,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严重耽误了时间。等到谏议大夫查文徽、兵部侍郎魏岑好不容易说服众人、同意出兵的时候,李守贞的河中府却已经被郭威平定。
南唐皇帝李璟顿时犹豫,不敢发兵。查文徽却向皇帝进言道:“陛下,如今汉朝虽然平定了李守贞的叛乱,但是损失也比较大,加上还有王景崇等人作乱,汉朝的主力部队肯定无法南调。只要陛下下定决心,凭借咱们军队在人数上的优势,肯定能趁着汉朝虚弱的时候,攻下一片地盘,既扩大了我国领土,也提高了咱们的实力。即便不攻取中原,也能够轻易自保。可如果咱们现在什么也不做,等到汉朝平定北方叛乱之后,肯定会对外用兵。而他们不敢得罪势大的辽国,就会对咱们大唐用兵。到那个时候,咱们想要后悔也来不及了!”
李璟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听取了他的进谏,决议出兵。李璟任命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任命清淮军节度使刘彦贞为其副手,又任命查文徽为监军使、魏岑为沿淮巡检使,率领五万人马,对汉朝发动进攻。
正当李金全派出大批探子探查汉朝南部虚实的时候,有人传来了董遵诲大婚的消息。李金全立即上奏朝廷,请求攻击随州。他提出目前攻击随州的几点优势所在,第一,随州并不是复州、安州等汉军传统重兵聚集地,只要对其周围加以牵制,就不会有军队增援;第二,随州刺史董宗本忙于筹集儿子婚事,不会对周边多做侦察;第三,随州无知名大将,且兵力相对薄弱,不过两千五百人而已。
众人纷纷赞同他的判断,于是一同署名上奏。李璟同意了李金全的奏章,命令他立即出兵,进攻随州。
其实李金全下定决心攻击随州的原因还有一点,他本是后晋的安远军节度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光复安远、荣归故里。而拿下随州之后,安远就处在后唐的包围圈中,甭管有多少汉军驻守,也会被慢慢蚕食!
十二月二十二日,就在董遵诲结婚的那一天,李金全誓师出发,向随州进逼。十二月二十四日,部队越过边境,进入后汉境内。十二月二十六日,李金全率部攻克防守松懈的申州,威逼随州!
同日,杨光义接到消息,立即向刺史董宗本示警。董遵诲也顾不得欢度新婚蜜月,与父亲董宗本一道来到了兵营。
杨光义指着舆图,对众人介绍道:“刚刚我接到消息,南唐刘彦贞所部正在淮河一线发动攻击,得到了当地盗贼的投效,攻势甚猛;而魏岑所部正在骚扰安远、郢州,一刻不停。这样一来,起码短期之内,我随州并不能得到附近州县的增援。而如果向中央求援,等到援兵到达我随州的时候,估计李金全已经攻破随州城防多日!”
董宗本皱着眉头问道:“南唐各部有多少兵力?李金全在申州之战有无损失?现有多少兵力?”
杨光义苦着脸说道:“此次南唐出兵五万,其中刘彦贞所部约有两万人,魏岑所部约有一万五千人,而李金全所部约有一万五千人。在攻克申州之后,李金全立即招收当地破落户补充军队,目前兵力已升至一万八千余人!”
董遵诲皱着眉头问道:“咱们随州城里有多少士兵?”
杨光义立即回答道:“目前城中有守军两千五百人,大多是青壮,加上大哥带回来的五百人,共有三千士兵。如果据守城池,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董遵诲摇了摇头,“不能据守城池,现在兵力是一比六,如果打城池攻防战,对方只要四面围攻、日夜不歇,迟早能击破我军的防守!何况现在正是快过年的时候,百姓们捧着一年的收成,都缩在家里过冬。如果咱们全军退入城中固守,附近的百姓就会被李金全强制搬迁,那咱们随州就会元气大伤,即便侥幸守住城池,明年这元气大伤的随州城也会被李金全一举攻下!”
董宗本点了点头,“不仅如此,我随州守军中约有半数以上士兵的家眷都在城外,如果敌人以他们的家眷为要挟,说不定有人就会背叛随州、调转枪头!”
众人连连点头,强制将所有守军的家眷搬入城中,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许多人祖祖辈辈务农,在他们看来,失去了田地就失去了根本,要是强制搬迁,不用南唐发兵,这些人也会逃离随州!可如今该怎么办才好呢?
董遵诲看着舆图,皱着眉头问道:“父亲,您对这李金全有没有印象,他有没有可以利用的缺点?”
董宗本捋着胡须想了半天,这才说道:“李金全这个人出生于吐谷浑族,晋朝(后晋)时担任安远军节度使。为父虽然没与他共事,但听说他虽然骁勇善战,却因为贪婪残暴的缘故得不到重用!后来失去了晋高祖(石敬瑭)的欢心,暗暗投靠南唐,却被大将马全节率军击败。从那以后,这个人遇事非常小心谨慎,没有完全的把握绝不擅自出兵,在南唐用兵也算是出了名的谨慎!”
董遵诲一拍巴掌:“不如来个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将他一举吓退。大家听说我,咱们这般这般……”
众人连连点头,立即依计行事。
再说李金全这边,自从进入汉境之后,多派斥候侦察,唯恐中了汉军的诡计。虽然一举拿下申州,但李金全并没有丝毫得意,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留下两千老弱驻守申州,自己亲自带着一万六千名士兵往随州而来。
这一天,部队行军至中午,李金全命令就地休息,并派出大量斥候,侦察汉军动态。但是到了中午,斥候们大多没有回营,李金全心中顿时大惊!
第190章 计退南唐(下)
李金全不能不担心:马上就到吃午饭的时候,斥候们却大多没有回营,他们可都是些老兵油子,绝对不会错过饭点!不回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被汉军擒获或斩杀!斥候们大多都是骑兵,要擒获他们,汉军应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才行。而且汉军的这一行为分明是在屏蔽战场信息,打扰唐军的判断。那什么样的活动才需要汉军骑兵这样做呢?一定是前方有敌人的埋伏!
李金全捋着胡须暗道:对面的汉将是条狡猾的狐狸,如果遇见别人尚能蒙混一二,可你遇上我这样的好猎人,再狡猾的狐狸也只能束手就擒!于是他立即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就地扎营!”
马上就有传令兵去传达命令,如今乃是战时,士兵们一天可吃三餐,不像平日里只有早晚两餐。很快,士兵们就架起大锅,扔上了野菜,熬上了稀粥。
李金全的亲兵们也开始为他准备伙食,专门从金陵请来的厨师傲慢地指导着士兵们做菜。仅是一个中午饭,就要为李金全准备清蒸鲤鱼、溜肉段、烤羊排、油焖小龙虾等四个菜,和两份炒青菜。还要蒸上满锅的大米饭,从中取出最饱满、最白嫩的米粒来作为李金全的饭食。
这时突然传来了马蹄声,有一个斥候兴冲冲地冲了过来,刚滚鞍下马,就对李金全疾声禀告道:“启禀大帅,据此地十里处有一长涧,涧南有汉军驻守,不过四五百人,且都是老病羸弱!大帅,咱们进攻吧!”
李金全看看他的衣裳,除了尘土之外并没有丝毫破损。李金全便皱着眉头问道:“你发现那里都是老弱士卒之后,他们有没有向你发动攻击?”
那斥候得意地说道:“他们都是些老病羸弱,岂能发现我呢?!大帅,敌人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李金全怒声说道:“蠢材!难道就你运气好,没有被汉军所发现?我那会派出了百余斥候,就你一人活蹦乱跳地跑回来,你就不会想想其中蹊跷?这分明就是汉军的圈套!”
那斥候不敢说话,却梗着脖子无声抗议,自己的运气本来就很好,要不然从军三年来岂能毫发无伤?
李金全见他梗着脖子的样子更是生气,连声命人将他赶走。自己气呼呼地坐在餐桌面前,看着色香味俱全的午饭,却愣是没有兴致吃下去,只是坐在桌子前发呆。
不久,李金全的手下将领们吃完了各自的午饭,来到了中军帐前,看到李金全面前摆着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大家羡慕地直流口水。
李金全见众人来此,便匆匆吃了些菜肴,险些又被鱼刺卡着喉咙。气得他将菜肴都甩到了地上,下令抽那厨师五鞭子泄愤。
看着卫兵们分外卖力地鞭打厨师,李金全冷着脸对手下的将领们问道:“老夫尚未击鼓聚将,你们过来有什么事吗?”
他手下的这些将领并不是他过去在安远的旧部,而是南唐本土培养的军官,这些家伙并没有与汉军交手的经历,他们过去最大的战绩不过是清剿些山贼、水贼而已,所以这些人对汉军并不惧怕,相反,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很是迷信,对汉军也有些轻视。虽然李金全鞭打厨师的行为也算是发出了警告,但大家还是不在意。
其中有一人冲着李金全随意拱了拱手,大声说道:“将军,刚刚斥候报告,据此十里处的山涧处只有数百老弱汉军驻守,请将军下令,咱们立即将他们剿灭,也好取个开门头彩!”
众人纷纷唱和:“将军,快下令吧!”、“将军,机不可失啊!”、“将军,这可是敌人的疏漏,咱们可得把握这机会啊!”……
帅帐前面顿时成了菜市场,将领们乱七八糟地提着请求,一直要求立即出兵。有人言辞甚至有些不客气,直指李金全畏战不前!
李金全猛地一拍几案,怒声说道:“还有没有一点军纪?我是主将,是否出兵我说了算,轮不到你们插嘴!传我将令,敢言出战者,立斩不赦!”
众人有心抗议,却被吹胡子瞪眼的李金全所震慑,只能怏怏退出。大家虽然不敢抗命,暗地里却悄悄议论,嘴里没有李金全的半句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