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娱之皇-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张德开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华夏著名历史学者牛黄山站出来力挺张德开,牛黄山是华夏公认的历史大家,对历史很有研究,曾经写出过《华夏上下五千年》这样厚重的历史书籍,主要是针对华夏从古至今所有时代的重大事件的解析,很有研究价值,他主张的就是历史要严谨,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学术研究,就要态度端正,他对林笑的这种看似儿戏的写作方法很不喜欢。
  他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中这样说道:“历史,是我们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经验教训和反思,所以,在创作历史书籍的时候,要反复的查证资料,而且不能有半点的私自改动,其实历史书籍的创作,更加类似于整理,加上自己的客观分析,可以成为一本历史读物,但是像扶摇这种嘻嘻哈哈的写作方法,首先在态度方面,就是不够严谨,不够端正的,这是大忌。
  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事情,不容亵渎,我们要尊重历史,所以,尽最大能力写出真实的历史,才是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读者的负责。
  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尽管第一章中我没有发现错误的资料,但是这种写作手法,会让这本书失误不断的增加,就算是扶摇这种创新是好想法,可是如果为了追求写作手法而忽略了历史本身,未免就本末倒置了,所以奉劝扶摇一句,还是安心的写小说吧,历史这一块儿,不需要你来掺和。”
  黄牛山说的很不客气啊,直接说林笑不要在这个圈子混了,编写历史读物的伟大重任,就交给他们专业人士吧!
  林笑看过这篇微型博客后,心里有点恼火,越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就越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遇到了不合自己胃口的,就被贬得一无是处……如此下去,华夏文坛怎能发展下去,华夏的历史怎能轻松的弘扬下去?
  历史读物应该怎样写,好像只有他们这些专家学者才说的算,作家一点没有说话的权力,林笑不是害怕批评,他早就习惯了,但是他是认为牛黄山,张德开等人的态度才是真的不对,这样做历史,或许会被误导的。
  何为历史?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只要保证历史的真实度,能够让读者喜欢读,并印象深刻,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又有什么关系?
  林笑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进行自辩的话,就是弱了底气,露了怯,会让黄牛山和张德开更加穷追能打。
  林笑用的是别的办法。(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喜欢才是好

  林笑的办法就是更新接下来的章节。
  第二章首先就说到了元朝的灾情问题,书中依旧是用诙谐的方式来讲述的元朝的赈灾方式,和任何黑暗的时代都没什么不同,赈灾最后,其实是怕官员饿死……
  朱元璋的命运,其实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改变的,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朱元璋,而是朱八八,或者朱重八。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都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朱重八的家人,在一个月之内,死得就剩他和他二哥了……
  然后书中写朱重八去找地主刘德,刘德没有给一块地安葬他的家人,朱重八和哥哥抬着死去的家人,觉得天大地大,却没有一块地安葬亲人……心中那种愤怒和悲凉,所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
  这一点,就比很多正史强的太多,很多人第一次看关于明朝,关于朱元璋的过往,所以。看到朱重八悲惨的遭遇。都很心酸。心中也跟着愤恨那个时代。
  而看过明史,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却知道,大多数的史书在这段故事的时候,都是写的一板一眼,并会大声痛呼当时的黑暗,都是着重讲述当时的社会怎么黑暗,百姓如何疾苦。可是谁也不曾写出朱元璋心中的感受,而林笑,却用现代手法,从朱元璋的角度来描写这段历史,让大家轻易的有了代入感,能够感受到朱元璋的感受,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能让读者投入感情的历史,还不好吗?
  整个第二章,就是讲述朱元璋家破人亡,然后历尽艰辛的安葬了亲人。又做了和尚,乞丐……朱元璋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自己心灵的锤炼,为以后成就霸业打下了基础。
  故事是这么个故事,但是林笑在这本书中的分析,却是最为重要的,历史故事,几乎所有的书中都会有所提及,但是分析,却不是每本书都有的,而且能分析如此到位的,也的确不多。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究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朱元璋从此变的内心强大,他已经具备了一个成功者的心!
  林笑是两章连更的,没等读者们有喘息的时间,他又更新了第三章。
  第三章一开头,就说明了元朝灭亡的原因,而且同样与其他所有的史书不同的是,他用这种写作手法,把元朝灭亡的最大因素,描写的极为逼真,让人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最后还是有压迫就有反抗的戏码,各地农民开始造反,起义大军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纷纷燃起,而朱元璋并没有像很多书中写的那样,听到起义,立刻从军,然后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
  这是本书中第一次开始与其他正史不同的地方。
  这本书中,朱元璋依旧在寺庙敲钟,从种种迹象来看,他也还是一个普通人,会考虑失败之后被杀头等事情,所以林笑在书中特意说明,他认为这才是真实的朱重八。
  因为朱元璋的遭遇,造就了他的性格绝不会鲁莽,所以作为一个正常人,而且是在这乱世中能够吃饱喝足活得下去的人,他是不会做出掉脑袋的决定的,他知道生命的可贵,所以他不会选择一条没有回头路的路。
  看到这段的时候,很多读者认为林笑写的很真实,很自然,但是有一些经受多年传统正史荼毒的人,却觉得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应该有常人所不能有的气魄,怎会贪生怕死?所以心里对林笑所写的很不以为然。
  但是他们如果仔细想一想,就会品味出,如果一个人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怎能成为皇帝?
  在林笑所写的书中,朱元璋至始至终没有想过走造反这条不归路,汤河给他写信,要他一起造反,他把信烧了……本以为这样可以相安无事,可是却被人发现,要告发他。
  他终于被逼到了绝路,到这个时候,他还没想着造反,而是去算卦……当然,算卦的结果也是不怎么好的。
  朱元璋的造反道路,其实就是一条逼上梁山之路!
  大元朝步步紧逼,迫使朱元璋去造反。
  第三章以朱元璋选择与汤河一起造反而结束。
  其实第二章和第三章,所讲述的,就是朱元璋的成长历程,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同时也形象的描述了当时元朝的黑暗,民生的疾苦,以及人心的冷漠。
  虽然依旧是诙谐幽默形象的现代写法,但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历史,却完全没有胡编乱造,都是有根有据的,同样的内容在许多书中都出现过,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使得林笑所说的故事更加形象生动而已。
  还有就是在个人观点的分析之上,这两张最出彩的就是关于朱元璋本人对于起义的态度,这点是存有争议的。
  就连其他的史书也是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朱元璋是英雄,第一时间参加起义,甚至说,朱元璋一直在等着起义,有的说朱元璋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投靠义军的……
  但是不管什么版本,只有现在林笑这个版本的,是认可度最高的,因为林笑给出的分析很深刻,很到位,能够让读者们看到其中的道理,体会到当时百姓的状态,从而看到朱元璋的心态。
  他们喜欢的就是林笑的这种历史。(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三章,接下来还会有更新的,十点之前吧


第二百四十三章 历史新风向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一更出来,也为整本书的风格定下了基调,通过这几章的质量和文风来看,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已经成形,而通过读者的态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成功的。
  这种新类型的历史书籍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明朝那些事儿》走向两种极端,几乎是没有对这本书感觉平淡的,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只有两种表达,一种是爱的不行,赞不绝口,另一宗泽是,恨之入骨,恶毒的骂。
  以牛黄山和张德开为首的专家依旧不依不饶的在不住的对《明朝那些事儿》进行抨击,丝毫没有一点要罢手的意思,两个人纷纷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上面发表对这本书的诋毁之词,尤其是林笑在第三章时候,对朱元璋造反的分析,更是被他们死死抓住不放,在这点大做文章。
  “如果说之前扶摇对于当时社会现状和民生的分析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话,那么第三章中对朱元璋的分析,就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扶摇在书中说,朱元璋至始至终,都不想造反,他一步一步的分析,让我感觉可笑之极,朱元璋越是不想造反,越是被逼的走投无路,这种分析不知道扶摇是怎么分析出来的,我实在不敢苟同。
  而根据我的分析,也是多数史学专家所分析的,朱元璋这个人童年过的很苦,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对当时的元朝统治非常不满了。再加上痛失亲人。他对社会的仇恨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打破这个临界点的一个契机,在农民起义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的时候,作为极度痛恨元统治的朱元璋,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所以,他必然是在第一时间投身于义军,为推翻元统治而战斗。
  扶摇所分析的那些,是站不住脚的,我不认为在那种情况下。朱元璋会独善其身,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这是不现实的。”
  张德开在微型博客所发表的这篇文章,立刻引来无数捧臭脚的专业人士的热捧,纷纷表示林笑对朱元璋当时情况的分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张德开的阵营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全都是专业人士,林笑的阵营虽然庞大,但大都是他的粉丝,目前为止。并没专业人士站出来力挺他。
  其实对于现在的情况,林笑心里非常清楚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领域的掌控力的原因,首先,张德开,牛黄山等人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人士,有着一定的威望和地位,这些都是他们靠着心血奋斗得来的,多年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但是林笑这个新人竟然敢染指他们的领域,有的人虽然没有表态,也不反对林笑的加入,但是敏感的他们却觉察到一丝不妙。
  在林笑说要把历史写的生动有趣,并称他们的书为学究书的时候,他们怎能忍下心中的气?所以,站出来反对林笑是必然的。
  对于这点,林笑一点也不生气,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嘛,换做是林笑自己,林笑相信自己心里也不会愉快的,毕竟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东西,竟被人一下子就否决了,而且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不过林笑既然敢说出那些话,他就是有着绝对的把握的,一本书的好坏,一种形式的对与错,不是某个人能够说的算的,而是广大的读者们决定的。
  《明朝那些事儿》与传统的历史读物相比较,它用自己独有的现代流行手法,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将历史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不但有新鲜感,而且还能很容易的进入其中,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在看一个个小故事,就像在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有着极强的亲近感,并且读过之后,往往也是印象深刻,丝毫没有抗拒感。
  这种全创新的手法,比之之前古早乏味的纪实写法,不知道要增加了多少的趣味性。
  这是《明朝那些事儿》最大的亮点,也是成功之处。
  历史需要让人铭记,只要是真实的历史,不管用什么方式让人记住,都是好的,而林笑现在的所用的方法,明显效果极好。
  张德开的文章被专家们热捧之后,扶摇的粉丝们这次没有再次发动大规模的骂战,而是纷纷在扶摇的微型博客上面留言支持。
  “扶摇,不要在乎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们的狗屁言论,坚定你自己的路线就好!成功总是在质疑声中站起来的!加油!”
  “以前一看历史类的书籍就要睡觉,完全没有兴趣,现在看了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完全没有一丝抗拒感,而且还很期待下文,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业内人士,但是我想说的是,能够吸引我看下去的书,就是好书!”
  “《明朝那些事儿》现在虽然才写了三章,写作手法与传统的历史书籍完全不同,但是其中的历史,却是真实的,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当时统治的**,民生,都是很多历史书上都有记载的,我特地去查的资料,并没有偏离历史,而扶摇的分析被某些人指为不正确,但是我想说的是,难道你说的就正确吗?当时没有记载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只能通过历史上留下来的总总线索来进行推断分析,还原当时,所以不能因此质疑扶摇的分析,而且我觉得,大多数的人并不认为扶摇分析站不住脚吧!
  扶摇,挺你!”
  不光是扶摇的粉丝,网文界的很多网络小说作者,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为《明朝那些事儿》宣传,并且表示支持扶摇。
  这写网文小说作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扶摇,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扶摇交好,甚至还有的人在嫉妒扶摇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在这一刻,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支持扶摇,他们心里很清楚,网文在文学界的地位,网文之前从没有被文学界认可过,甚至文学界压根就不关注网文,但是自从《鬼吹灯》问世之后,网文界才被真正关注,现在作家协会之中,还没有网络文学作家协会这个类别,所有的网文作者都在希望能够看到这个类别的一天,而希望,就寄托在扶摇身上。
  现在扶摇别出心裁的用网文惯用的手法写出了正史,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深深的敬佩,支持扶摇,为其摇旗呐喊,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那么多的网文作者,手下也聚集着大批的粉丝,一时间,对于扶摇新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读者们都在高声大呼这本书的妙处。
  在万众支持中,京城大学副校长,也是历史界中的权威人士,钱学良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上面发表了一句话。
  “《明朝那些事儿》,开创了历史书籍的新风向。”(未完待续。。)
  ps:  第四章,看能不能再出第五章,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第二百四十四章 来自米国的奖项(第五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