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昔比,又有足智多谋的马重英,此战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皇叔当年大胜吐蕃军,我在书中都读到过,为何今天这样长敌人的威风?”李适不服气地说道。
“小说之言,自然会添油加醋,夸大实情,不可全信。”说道这里,李月脸色一肃地对李适说道:“为将之道,首先便是不能轻敌,不管他是吐蕃军还是占山为王的草大王,都不能轻视,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帅!太子,你听清楚没有!”说到后来,李月的语气竟愈加严厉起来。
李适见叔叔斥责自己,便低头不语,郭子仪见了忙笑着说道:“太子殿下不是我等武夫,再说还年轻,我当年年轻的时候,也是目空一切,还被王忠嗣将军责打过,随着年纪渐长,这才稳重下来,大将军不也是一样吗?当年斩杀杨淮义,差点惹下大祸,所以大将军不必这样苛刻了,他在宫内被管束太多,到了这里,自然便放松一点,这是人之常情。”
李月见侄儿羞愧得低下头,也感到自己说话太过,便温和地对他说道:“郭老将军说得对,人都有一个成熟的过程,是我太急了。”
“非也,叔父说得很对,我虽然是名义上的主帅,但也是士卒的榜样,若我轻敌,会影响到军心,小适知错了。”李适站起来长施一礼道。
李月看着侄儿一脸诚恳的样子,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大哥,当年的大哥何尝不也是虚心知礼,以诚推人呢?坐上那个位子后,竟象变了个人似的,眼前李适会不会也重蹈大哥的旧路呢?想到这,李月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起来,不一会儿,郭子仪便以要安排新军,大家各自散了。
夜里,李月独自坐在自己的帐前,呆呆地望着天上一轮清冷之月,白天的低沉的情绪并没有得到改变,他仿佛又回到幼时的忘忧峰,曾在一个夜里,他也是这样望着月华,意识竟和月华融为一体,可现在,那样的感觉再也体悟不到了,自己究竟是进步了,还是离道越来越远了,李月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不禁苦笑一下,正要起身回到营帐。
“迎春还在为白天的事烦恼吗?”身后传来了郭子仪的声音。
“是啊!我这次出使回来,发生了很多的事,从前最亲近的人竟变得陌生起来。令公,你几次被削去军权,心中难道没有半点怨言吗?”
郭子仪走过来,和李月并排席地而坐,也望着天上的月亮说道:“迎春取名为月,是因为出生在中秋吧!我觉得不管月满月蚀,都不会因人间的事而改变,人生七十古来稀,就这么匆匆几十年,不去享受它的快乐,却总是把不满和忧愁放在心中,这样也太苦自己了,我已经六十余岁,经历的人间沧桑实在太多,我儿女成群、妻妾满堂,权利的得失,又有何妨?”
李月点点头说道:“令公是个豁达的人,光弼若有令公一半心胸,也不至于这样早逝,我曾答应过他,替他照顾家人的,想不到竟成了真。”
“也并非性格如此,关键是你怎样去看待权力,为己还是为国,我只知道,我若为将,必会尽力去维护百姓安乐、士卒平安,倘使失去权力,自然又有象你这样的后来者继续我的理想,既然如此,又有何担心权力的得失呢?”
“令公说得很对,我等当以忧国忧民为己任,但我还是差令公太多,我的一支私军,竟舍不得放手,可见还是权欲在作怪!”
“我不是这样认为,迎春为国为民之事,我也听得太多,在淮水,你为不误秋收而放弃战机,就拿眼前的吐蕃来说,我听说当年你劝哥舒将军藏兵于民,所以今天吐蕃即使占领的陇右之地,百姓才有能力自保,不至于赤野千里,否则以尚结息的残暴,又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了,至于你的军队,那仿佛就是你的孩子,自己亲手慢慢带大,怎会舍得拱手送人,要是我有这样一支私军,我也舍不得的。所以迎春也不要太过妄自菲薄了。公道自在人心,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我辈便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一席话说得李月豁然开朗,他向郭子仪深施一礼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心的烦恼从今而解,是啊!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又何顾他人非议,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只要问心无愧,何惧之有!”
第二天,李月召集旧部,首先祭奠了阵亡的干亭与武天德,然后率众前去帅帐见主帅李适,进了帅帐,李月竟发现李适坐在那里皱眉不语,他不禁问道:“出了什么事?”
李适见李月进来,忙起身让坐,随后说道:“得到朝廷消息,吐蕃竟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大唐之帝,李承宏已在凤翔即位,父皇非常震怒,令我们立刻进兵,和吐蕃军决战。”
“不仅如此,尚结息将一万党项军换防到凤州,摆明了就是要我们去打凤州。”郭子仪大步从帐外走了进来。
李月低头想了想,断然说道:“太子可暂时称病,把指挥权移交给我,我倒要看看,尚结息是怎样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一百五十六章 将计
李适很快以身体不适为由,暂将一切指挥权移交给李月,李月立刻升帐点将,他事先已和郭子仪商量过,吐蕃此举无非是釜底加薪,用皇上来逼自己速战,再以党项人为饵让自己分兵去战,不过李月和郭子仪都认为,只要用兵得当,也不妨将计就计,很快两人便商量下定策。李月亲带一万铁骑,扮作五万人,去取凤州。郭子仪再雪藏部分精兵,等敌来攻。为防止吐蕃绕道取长安,李月派郎将卢焕和李日越各率三千骑,于一南一北巡视敌情。
且说李月率领一万铁骑军,诈称作五万,大张旗鼓地向南开去,为防敌军沿路偷袭,他派南霁云率一千骑兵先行,沿路打探。第二天,大队人马便开到离凤州约二十里的地方,这一带只见断墙残壁,竟无一户完整的人家,被烧过的屋梁正冒着阵阵青烟,百姓早已跑光,只在一些田头路边可看见一些零星的尸首,李月的心越来越沉重,从常理判断,百姓的死伤决不应如此之少,除非先得到消息逃走,可长安地区并无大量的百姓涌入。
“禀报大将军,我军斥候发现十几眼井里填满了百姓的尸首。”
“该死的党项人,比蝗虫还凶狠!”李月暗骂一声,随即下令道:“将百姓尸首拉出,各自安葬了。”
在一番忙乱后,唐军共掩埋了七千多百姓的尸首,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弱妇孺。这时,天已渐渐黑下来,李月叹了口气,准备命令部队就地驻扎,远远的南霁云跑回来禀报道:“前方沿路并未发现什么异常,问过一些百姓,皆说未曾见过党项人。”
李月点点头,正要下令驻营,突然他感觉到了不对,急忙追问道:“你说在前面遇到过很多百姓?”
“是的,和这边不一样,前面的大部分房屋都是完好的?”
“这是怎么回事?党项人为何只烧杀这一片的百姓?霁云,你刚才说百姓未曾见过党项人?”
“是!”
李月深思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噢!我明白了,党项人根本就没去凤州,他们杀光之一带的百姓,就是怕他们暴露自己的行踪,我敢断定,党项人一定就在附近等待着机会偷袭我们,既然如此!我就好好款待他们吧!”李月自言自语地说道。
“大将军的意思是扎空营伏击党项人吗?”
“正是!传我的命令,众军扎营!”
夜里,大唐的兵营里一片寂静,士兵们仿佛都进入了梦乡,十几个巡哨的士兵来回观察着营外的动静,就在离唐营不到三里的地方,在一大片密林里,约一万党项骑兵正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的来临,为了伏击唐军,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整整三天,今夜终于等到了机会,党项军首领听探子汇报完毕后,扭头对身后的几名军官说道:“传我的命令,准备出击,在进唐营之前,谁也不准出声,违令者,斩!”
几名军官得令,依次向后附耳传去,又过了一会儿,党项军首领一挥战刀,一支骑兵队如闪电般向唐营袭去。在离唐营约半里的地方,唐军的巡哨终于发现了党项军,一时间,岗哨大呼小叫,警报声大作,但这一切似乎都已经晚了,党项骑兵已经冲到大营前,党项军首领狰狞地一笑,大喝一声:“给我杀!”
“杀!”党项骑兵如排山倒海般杀进了唐军的营寨,但唐营内除了岗哨在叫喊外,营内皆静悄悄的一片,似乎唐军依然沉睡未醒,作为一个军人的敏感,党项首领立刻意识到了不妙。
“禀报将军,唐军营内都是稻草人。”
“禀报将军,未发现唐军战马!”
“不好,上当了,快撤!”党项首领一掉马头,率先向外冲去。
但已经晚了,只见漫天的火矢从四周向大营**来,火矢点燃了营帐,由于营内有大量涂有火油的稻草人,火势立刻冲天而起,唐军的大营内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
包围着大营的粗大木栅栏重新被竖起,党项骑兵们四处冲杀,竟无路可逃,很快埋在大营内的火药桶被引爆开来,巨大的爆炸声,一声接着一声,桶内的铁丸四散迸发,伴随着党项人凄厉的惨叫声,受惊的战马四窜奔逃,不时把背上的骑兵甩下马来,踩为肉泥。半个时辰后,火势渐渐变小,党项骑兵的惨叫声也慢慢减弱。
“大将军,党项人已没有战力,就饶过他们吧!”南霁云小心翼翼地向李月求情道。他没有参加过播仙镇之战,对敌人这样无比凄惨的死去有点于心不忍。
李月闻言冷冷地望了他一眼道:“看来,百姓的尸首你还没有埋够!”
南霁云打了个冷战,不敢再说一个字。
又过了一刻钟,李月见大火已经快熄灭,便下令道:“拉开一个口子,弓箭手准备!”
南霁云明白,大将军这次是要全部杀光这些党项人了,他连忙赶去下令。
随着已被烧得半焦的木栅栏轰然倒下,近千名未死的党项人猛然看到了生路,纷纷纵马冲了出来。
“射!”
营外的唐军弓弩手顿时万箭齐发,冲在最前面的数百人纷纷被射倒在地,李月突然看见一个被烟熏得乌黑的人,正用无比仇恨的眼光盯视着自己,李月看众军保护着他,便知道他或许就是党项军的首领,李月也不禁冷冷一笑,拉开黑龙弓,一箭射去,“扑!”的一声,铁箭竟射穿了他的胸膛,把党项军首领钉死在地,看着主帅已死,党项人再无战意,纷纷丢下兵器,向唐军投降,
“杀光他们,一个不留。”李月冷冷地下令后,转身离去了。
南霁云一呆,擅杀降卒,可是要被御史参的,他看着主帅的背影,威严中透出几分寂寞与失落,心中若有所感,便忠实地去执行主帅的命令了。
杀光了党项军后,李月命吴昊率三千人进驻凤州,自己又带大军回到了咸阳,尽管郭子仪示弱,但尚结息并没有趁势攻打唐军,他以为李、郭二人决不会这样轻易的上当,便按兵不动,党项军被全歼的消息传来后,他便知道自己果然押对了,现在只有等待着奇兵的消息。
尚结息派尚赞婆率三千骑兵,在降将高晖的向导之下,企图从咸阳北过泾河取泾阳再进攻长安,那里原来就是高晖部的驻地,高晖部被歼灭后,现在是一个真空地带。但郭子仪和李月已经猜到了尚结息的战术布置,派大将李日越在北、卢焕在南阻击企图偷袭长安的吐蕃军。
李日越在得知高晖投降吐蕃后,心中异常难受,他和高晖自幼交好,一起学艺,一起投军,一起战斗,安史之乱后,他在新店大战中遭擒,投降了大唐,随后在洛阳策反了高晖,并带来了安庆绪最精锐的部队。
他也知道高晖早就不满,多次立大功,最后的结局只任了郎将,比曾和他们一个级别的张忠志相差得太远,后者并无寸功,只因投降得时便成了一方诸侯,割据地方。李日越多次劝慰高晖,实在不行,就解甲归田,做一个富家翁算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高晖竟最后投降了吐蕃,那可是异族啊!将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祖宗。心情沉重的李日越率三千骑埋伏在泾河的渡口附近,他已经得到斥候消息,一支吐蕃骑兵正向这边而来,看来是要渡河去泾阳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军令
尚赞婆在降将高晖的向导之下,一路顺利地抵达了泾河渡口,没有遇到一个唐兵,尚赞婆非常满意高晖的向导,多次向他保证,以后一定保举他统治陇右地区,大相说过,汉人之地还得用汉人来治理。高晖欣喜若狂,更加卖力地替吐蕃军办事,在他看来,跟李月这么多年,还不如投降吐蕃后的这短短一月。
很快高晖便征集到数百艘小船,由于都是骑兵,高晖便安排马匹先过,待马匹全部渡河后,高晖留下数十人看守马匹,再接士兵过河,尚赞婆命高晖先走,高晖只得率领数百人上船过河,船刚到中央,突然远处尘土飞扬,竟似有大队骑兵向这边杀来,尚赞婆一呆,立刻明白唐军早有埋伏,随即大骂高晖愚蠢,竟把马匹都送过河了,这下如何与唐军作战。但是吐蕃军向来训练有素,没有战马,但也并不慌张,人人抽出长剑,列队准备迎战,如果遇到象鱼朝恩指挥的唐军,就算他们是骑兵,己军也未必会输。
尚赞婆大声喝令着,吐蕃军利用渡口边的背水地形,准备和唐军决一死战,来军正是李日越部,他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时机率军突然杀出,李日越突然发现吐蕃军没有弩箭,看来都随马匹先过河了,便大声下令道:“先不急攻击,给我放箭射杀!”在他看来,列在河边的三千吐蕃军不正是一个个活靶子吗?
很快,唐军纷纷取出弩箭,向吐蕃军一排排射去,排在前面的吐蕃军纷纷中箭倒地。尚赞婆见唐军放箭,知道不能等死,便一声令下,率领吐蕃军向唐军猛扑过去。这时,三千唐军铁骑纷纷抽出陌刀,催动战马,向吐蕃军杀去。
尽管吐蕃军英勇,但他们遇到的是李月名震天下的铁骑军,训练有素的骑兵们占尽了优势,根本不给吐蕃军任何机会,这一战直杀得吐蕃军伤亡惨重,全军覆没,最后尚赞婆只带着数十人拼死冲出重围,抢了几十匹农家的土马后,才得以逃脱唐军的追赶。
高晖在河中,见有唐军伏兵出现,早凉透了心,他急忙渡过河,率领数百骑向北面逃去,准备去投靠党项人,但走出不到一里,他们便立刻被数千唐军的铁骑团团围住,为首的大将正是卢焕。
原来卢焕奉命巡哨南面,但从他长年的斥候经验来看,吐蕃人不熟悉关内地形和布防,必须依靠向导,而这个向导应为高晖无疑,高晖曾驻扎泾阳,所以卢焕便推断出吐蕃人必会过泾河,走泾阳,再包抄长安。可军命在身,卢焕不敢擅离,他便派出大量斥候在北面的路途窥视,果然发现一支吐蕃骑兵向北而去,求功心切的卢焕再顾不上其他,从另一渡口抢先过河拦截吐蕃军,却把高晖给截住了。
高晖认识卢焕,知道其人服软不服硬,便低声向其哀求,卢焕见高晖如此落魄,又念起故旧之情,便对高晖说道:“这里主事的不是我,而是李日越将军,他若肯放你,我自然无话。”
高晖闻言大喜,李日越就是自己的兄弟,他如何不肯放,便随卢焕来见李日越,见到李日越,高晖立刻跪下,泣而求饶。
李日越静静地望着高晖,最后方沙哑着声音说道:“如果你是重回史朝义军,我一定陪着你一起前往,但这次你竟然是投降了吐蕃,背叛了民族,我李日越有何能力替你承担这天大的罪孽。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