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次座谈会后,赵无极请何大兴到鸢岛的家里吃了一顿饭,并给何大兴留下了自己的私人电话。对于这种同学情谊,只要对方珍惜,赵无极自然也非常珍惜。
而此后,何大兴很快就分到了自己的1000亩承包地,按规定,一个农民最低必须承包500亩地,但因为是第一年,考虑到经营风险,最高也不能超过2000亩地,何大兴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1000亩。
这1000亩地,并不是自然条件下的1000亩,其中有800亩地,属于“工厂土地”,这种工厂土地分为四层,每层200亩;只有200亩土地属于自然土地,能够承受阳光雨露。不过,这200亩自然土地,也是指下面四层工厂土地最顶上的那一块。
但是,通过对现代农业知识或者说未来农业知识的学习,何大兴却明白,即便是这种工厂化土地,也是能够生长作物的。植物是要进入光合作用的,但这光合作用的光,并不一定是自然的阳光,人工光源也完全可以。
在每一层工厂土地的顶部,都安装有自然光源,模拟的太阳光源。并且根据植物所需,还能对光源的强弱进行调节。当然,每一层土地上,同样安装有灌溉装置,这些装置,既包括喷灌设备,也包括滴灌设备,不过并没有浸灌设备。
要知道,即便地处热带雨林的海伦岛,农业灌溉的水,也是需要钱的,而且每吨水的钱还不便宜。
此时,已经进入四月,何大兴种植的1000亩金稻正在抽穗,根据计算机模拟,估计收成只有预期的九成,但即便是这样,也让何大兴十分兴奋,因为这毕竟是他当“地主”后的第一茬收成,他相信,下一季他的收成会更好。
第506章无利不起早
何大兴当然不可能一个人种下1000亩地,而是将他的父母和弟妹都接到了鸢岛自治领。说起来,何大兴家人到鸢岛,在卢江县还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原因就是何大兴在电报中说,他在鸢岛自治领承包了1000亩土地准备种庄稼,请家人做好前来鸢岛的准备,他不日就要回卢江接家人去鸢岛。
差不多一年前,何大兴离家去海外打工,家人是知道的,走的时候家里也领了一笔钱,然后每个月还能收到何大兴从海外寄回的100米元,折合成华夏币可是600多块呢。
这样的收入,可比一个县委书记强得实在是太多了,乡镇上的那些官员们,平时见到何大兴一家,都是趾高气扬的,但何家每月有了600元的收入后,情形就大大的改变了,年纪大的见到何大兴的父亲何长海时,称呼一声“何大哥”,年纪小的官员见到何长海时,更是亲切地称呼一声“何大叔”。
至于“何大叔”,内心里更是美不胜收了,但凡有村乡干部到家,何长海都要好酒好肉地招待。而村乡干部也投桃报李,见何长海如此懂事,正准备让他当个生产队长呢。
何长海所在的村,到“回春堂”打工的自然不只一个,但高中毕业生却只有何大兴一个。而这个高中毕业生所拿回家的钱,硬是比初中毕业生要多一倍,这让何长海大大地长了一回脸。看啊,还是俺当年有眼光,再困难都要送孩子去读高中。
可是,何大兴一封电报,让何长海如坠云雾。这工作好好的,收入又不错,怎么突然想到要去当农民了?
虽然说1000亩地的面积很大,如果全部是水田的话。相当于比全村的水田面积还大,可是,即便1000亩水电能收成多少呢,每亩水田种两季,就算收1500斤谷子吧,大约可卖900块钱,但是。开支呢?
这些开支可庞大得不得了,首先是种子、肥料和农药,然后才是人工、伙食等,而且,那啥鸢岛,工资水平如此高。种地的人工工钱也少不了吧。
何长海算过账后,觉得这并不划算,如果遇到什么天灾人祸,还极有可能亏本。
因此,收到何大兴的电报后,何长海开始闭门不出,他觉得。自己这个大儿子有些乱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月有上千元的收入,比县委书记还高的工资,为什么还不满意,还要东跳西跳?
但是,何长海又管不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有主见的人,此前。报名去打工,何长海就不同意,听说还要到外国去打工,他就更不同意了。那外国人,白皮肤蓝眼睛红头发,长得像个鬼一样,吓都把人给吓死了。而且外国人说那啥鸟语也听不懂,去那儿岂不是找罪受,根本没有卢江的家乡舒服好过啊。
一年前的何长海没有留住何大兴,让乡邻间好好地笑话了一番。说自己管不住儿子。但体验和签订用工协议之后,数千元一拿回家,却堵住了何长海的牢骚,这完全是事实胜于雄辩,金钱横扫一切嘛。
但是,何家收到儿子电报的事,还是被何长海的婆姨给说了出去,于是,乡邻们围了上来。
“长海,听说你要去鸢岛当地主了?”
“长海,恭喜啊,1000亩上好的地,可比当年的刘家还富有啊!”
“长海,哪天我家粮食接不上,在你家借点啊。”
不要以为这些是“好话”,何长海自然听得出来,在这些乡邻们的眼中,那外国的地有那么好种?如果真能赚钱,为什么别人不种,偏偏让你一个卢江的农民去种?
仿佛为了应证这件事似的,原来正在撮和何大兴与邻村一姑娘婚事的媒婆,某一天上门来说,“邻村的的姑娘家最近说好了一个教师,你们家大兴的事,就只有暂时算了。”
何长海无言以对。
虽然小学教师一个月只有四五十块钱,但至少每天看得见人影吧。可跑到国外,连个人花花都看不到,万一哪天出事了呢?
不得不说,这时的华夏农村,人们大多还是纯朴的。虽然也开始看重金钱,但人们“远走不如近爬”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不过,何大兴回家后,把那1000亩地形容了一番,顿时就改变了何长海的看法。
何长海担心要雇很多人,何大兴说,雇什么人,除了我们家人外,我最多临时性地雇几个人,总人数绝不对超过十个。
不雇人,那些地咋个种?全部是机器耕种,水管不但牵到了地角,而且还埋进了土里。
最重要的是何大兴说了,他们家的地,完全是平平的,而且是在楼层上种地,一共5层呢。
神马?楼层上种地?当何大兴拿出他拍的农场照片并解释了一番后,何长海当即决定,全家人移民那啥鸟岛,一家人都去当农民,祖祖辈辈去当农民。
当然,让何长海决定去鸢岛的,除了那工厂式农田外,那幢数百上千平方米的洋房也让他十分心动。
在鸢岛,在海伦岛,与何大兴一样,考取第一批“农业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共有100人,而这100人均获得了500亩以上的耕地,而这些人与何大兴一样,差不多都利用春节前后的时间,回到华夏把自己的家人给接了过来。
从鸢岛自治领政府的角度看,以这种方式的移民,对鸢岛的认同感最强,也最容易建立起来。
……
在鸢岛自治领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之时,华夏也在发生着深刻人变化。其中,困扰华夏上千年的黄河治理,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黄河治理,汉代王景总结出“善淤,善决,善徙”的“三善”规律,新华夏成立后,黄河虽然没有决堤。也没有迁徙,但淤泥却越来越重。
有资料表明,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后世华夏治理黄土高原。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等。极大地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条件。
但是,如果将黄土高原的治理与黄河治理结合起来看,“华夏赶考”似乎永无止境。因为,黄河泥沙并不见明显减少,黄河作为“天河”依然悬挂在下游两岸民众的头上。
治理黄河,核心是对黄土高原地表水土流失的治理,不仅仅因为黄河泥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黄土高原冲涮下来的;而善决与善徙,都与泥沙有密切关系。
治理黄河,必须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必须降低黄土高原地表土的流失。而治理黄土高原,后世的华夏,从技术和资金的角度上看,已经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难就难在移民,难在经济的转型。
但是。赵无极既然要插手黄河处理,自然要追求“一劳永逸”的效果,否则,五年一小治,十年一大治,华夏岂不是永远要被拴在一条黄河之上。
赵无极能够做到这一步,是因为他不仅拥有【神创基地】这个逆天的利器。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系列的治理技术。
譬如黄河大堤,过去多用泥沙筑成,而赵无极可以将之改用为油砂岩。这种能够经受海水无数世纪浸泡,作为高级文明地表和水面治理的最基本的建筑物,成本相当低廉,甚至比砖瓦厂烧制的红砖的价格还要低廉。
当然,如果仅仅用油砂岩代替黄土,这个工程就简单了。赵无极在决定使用【神创基地】去挖黄河泥沙之时,对黄河中下游就有了一个系统治理方案。
翻开后世的华夏地图,人们会发现,自黄河进入南河省开始,其河道就弯弯曲曲,河道两岸存在着大面积的滩涂、泄洪荒地,这些地方,只要稍加改造,就是良田万倾。
因此,在决定将黄河泥沙掏走之时,沿河两岸就被规划好了。
首先,自然是将河底的泥沙掏干净,让“天河”降到地面,河道宽度,保持在400米至1000米之间;其次,必须建一条沿河高速公路,这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正好利用黄河南岸河堤;再次,对两岸滩涂荒地进行整理,或成绿化带,或成良田美土;第四,在沿河两岸组建新型农牧业经济体;第五,也即赵无极非常看重的一点,即黄河航道可以正式开通!
仅以这样的方式整治下来,南河省以下的黄河两岸,就可新增森林面积100万公顷,新增良田33万公顷,新增集镇100个以上,新增新型农牧业经济体1000个以上,按华夏中原一带的人口密度,可承载人口500万人左右。
当然,赵无极如此积极,并不是无偿的。即便他的“神创基地”掏泥沙不要钱,但其他很多东西都需要钱,特别是相关技术以及产业,可是能带来巨额经济效益的。一方面要掏钱出来治理,另一方面治理好后却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赵无极没理由放弃这些利益。
别看赵无极现在很有钱,他的蒲台医院,他的天网系统,每一样都非常来钱,但这钱也只是针对地球而言的,如果哪一天赵无极决定要去月球建立基地,他现在那点钱又哪儿够用呢。因此,此时在治理黄河上花一些钱,以后完全可以从黄河上找回来。
赵无极与华夏签订的治理黄河中下游的协议就具有这种“无利不起早”的特点:第一,整治后的黄河水面及航道收益,全部归鸢岛自治领的独资企业“黄河生态投资集团”;第二,沿黄高速公路,属于“黄河生态”与华夏政府共有,其中“黄河生态”占有51%的收益权;第三,新增土地面积,“黄河生态”将优先无偿使用其中的30%,其无偿使用年限为70年。
第507章大飞机的未来空间
彻底解决黄河中下游问题,以现在华夏的国力,根本就不可能,即便搞当年的群众大会战形式的百万大军治黄河,也不可能解决黄河的“天河”威胁。
因此,赵无极在给华夏提交的有关改造、建设计划书内,提出了一个总价格达10万亿华夏元即当时的1。66万亿米元的成本概算。
这个数字,实在是把华夏的大佬与专家们吓了一跳,当然,赵无极肯定不会乱报,而完全是以当时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生产资料价格进行计算的。这个数字,经过华夏财政部门的专家核算后,认为还偏低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因为物价在上涨嘛。
当然,20年后,这个1。66万亿米元,也仅仅是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罢了。只是现在让他们拿出100亿米元来,都会让他们哭爹喊娘。
如果不如此,华夏又怎么同意赵无极的那些条件!
赵无极如此做,既有私心在作祟,同样也有实力保障,当然也有同根生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内,否则,换成其他任何外国公司,也不可能获得这个条件。
在某种意义上,这可是把黄河交给了一个外国公司,类似于当年的“租界”啊。
黄河航运是赵无极治理方案中变数最大的一项。根据华夏黄河水利局的资料,黄河的航运价值趋近于零,在少部分河段可通行300吨以下的轮船,而黄河中下游全线航道贯通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因此,华夏很大方地将这个几乎不可能产生任何效益的项目全权交给鸢岛自治领的“黄河生态集团”。
不过,在“小黄”的计算中,黄河航运虽然没有长江那种黄金水道的价值,但治理后的黄河,其航运价值也是相当可观的,每年的客货运输量不低于100亿吨公里。
当然,在未来文明里。这种宽阔的上面没有任何建筑物,下面没有人类居住的河道,将是低空最优良的走廊,譬如低空慢速飞行器,从河道上飞行而过,就比从其他地方飞行而过更安全,更安静。
实力保障自然不用多说。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个人武力,还是背景武力,赵无极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龙年的秋天,鸢岛自治领已经将黄河的泥沙给全部掏走了。具体是如何掏走的,没有人知道。反正,官方那段时间派了很多人前来维持秩序,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他们不要去黄河淘沙、行船或打捞鱼虾。
后来某一天,当官方的人撤走之后,世代居住在河边的人,突然发现黄河变了。原本散漫得非常宽的河水,现在只沿着中间几百米在流动,而且,此前的河床已经全部露了出来。
“河道变深了!”有人对比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个事实。
就在人们开始要用“神迹”二字传播这一变化后,官方的人再次出现,解释这是国家发明了一种先进的机械,一个晚上能掏几十公里的河床。因为担心间谍窃取国家机密,因此就秘密地夜间出动,将河床给掏干净了。
其实,华夏的民间并不相信官方这一说法。只不过,几个月之后,高达五层楼,长达四五十米的大型施工机器从河的下游而来。并且开始在黄河两岸筑堤并修炼高速公路时,黄河两岸的百姓终于明白,国家似乎真还有我等百姓并不知道的秘密。
此时,已经是蛇年的夏天。黄河水正在猛涨,但黄河两岸的大堤已经修建好了,即便是高速公路,也在铺上最后一层油砂。
经过差不多两年的恢复,【神创基地】整体生产能力已经恢复到全盛时期的15%,在不制造星际战舰和宇宙飞船等高等级产品的前提下,要为一级文明生产一些施工机械,那效果还不是扛扛的。
黄河施工,除了与华夏官方接触时为自然人外,所有施工人员、工地内部管理人员,全部使用的是智能机器人,而那些大型施工机械,虽然是二级文明左右的外表,但内在的动力系统,却是更高级文明的产物。
为此,赵无极动用了10万个智能机器人,5000台套大型施工机械,其建设速度,如果以建设高速公路为例,每天可以向前延伸10公里。
……
差不多从龙年下半年开始,华夏的建设就开始发力,华夏的“儿子”鸢岛自治领稍后开始发力。两个地区好像是开始了接力赛一般,一会儿你领跑一段,一会儿我领跑一段,让整个世界颇为眼花缭乱!
华夏最先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