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氪蠛埃骸按笕耍业仍复氖鳌!�
田羽朝着大家说:“大家请起,这四十军棍我当得。”又朝着行刑官大声说:“行刑。”
行刑官无奈的朝着手下的执法兵挥了挥手,两个执法兵拿着军棍开始执行军法。但他们心中对田羽早就佩服的五体投地,如何愿意使劲呢,几棍子都是贴身即起,心中想着蒙混过关。田羽不由大声说:“使劲,怎么没有吃饱饭吗?这样的棍子打一百下也不得作数。”
两个执法兵不由望了望执行官,执行官叹了一口气,知道无法蒙混过关了,便点了点头。那两个执法兵含着热泪,用力开始执行。几棍子下去,田羽白皙的后背,已经血肉模糊。方正化他们正是这个时候赶到,看到了田羽受刑的一幕。
田羽站起身来,朝方正化施礼说:“天使大人,请不必阻拦,待四十军棍过后,再来叙话。”让兵士给方正化搬了把椅子,然后又趴了下去,然后对执法兵说:“现在是二十二棍,还有十八棍,继续。”两个执法兵只好拿起军棍,一下一下打了下去。
方正化听田羽如此说,便没有再阻拦,他看到田羽的背上已经血肉模糊,不由眼前一晕,不敢再看,忙转过头去。但是棍子击打在皮肉之上发出沉闷的声音,让他感到连头发根都立了起来,忙收敛心神,默念着金刚经壮胆。
待四十军棍打完,就是特种兵出身的田羽也感到头昏目眩,脸色一片苍白。陈王庭不但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对于岐黄之学也颇有涉猎。因此田羽刚受刑完毕,陈王庭就跑了过来,从怀中取出各种治伤的药物,为田羽疗伤。
待陈王庭将自己后背的伤处理好,田羽虚披着战衣,来到台前,说:“虽本官已经代刑,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他打四十军棍,逐出军营。”
两个执法兵如狼似虎的将刀疤脸按在地上,三下两下便将他的衣服扒了下来,开始行刑。这两个执法兵心中说如果不是你,大人也不会受如此大刑,因此下手极重,四十军棍打完,刀疤脸的后背已经没有一处好地方了,而他也奄奄一息了。田羽用下巴朝陈王庭示意了一下,陈王庭轻啐了一下,方才过去给刀疤脸疗伤。
田羽又对行刑官说:“另外的那个兵士,罪无可恕,放炮行刑。”
行刑官答应一声,三声炮响过后,红脸兵士人头落地。田羽又令将红脸兵士的人头挂在辕门示众,又赠给刀疤脸四十两银子,逐出大营。这才走到方正化身边说:“天使大人,请大帐叙话。”
方正化一直身在大内,虽然廷杖看得多了去了,但是哪里看到过当众砍头这种血淋淋的场面。在校场看到的这一连串的事情,恍然如梦,听田羽与自己说话,才醒过神来:“久闻田大人战功卓著,不想治军如此严格,咱家今日真是开了眼了。”
“让天使大人受惊了,快请。”
到了大帐,田羽摆好了香案,跪听方正化宣读崇祯的圣旨。听到崇祯在圣旨中对自己赞赏有加,赏赐了两万两白银,江南细绢十匹,银牌十面。同时批准了自己为众将所请之职,田羽的心才算落了地。待方正化宣旨完毕,田羽谢恩领旨,执礼甚恭。
出京之前,李如盛找到方正化,狠狠的奚落了一阵这位总兵,甚至话里话外暗示自己给这个田羽点颜色。方正化曾经听说过田羽的事情,知道是一员猛将,不知道田羽如何得罪了这位皇上眼前的红人,因此对这个总兵非常好奇。他经过刚才的事情,对田羽的印象大为改观。因此读完圣旨,忙虚扶起田羽说:“田总兵的大名,咱家在京中就听说了,没有想到田大人竟然这么年轻。另外皇上有旨,令我任贵军监军,希望以后能够和大人同心共济,再立新功。”
田羽一听这话,心中说:“该来的终归要来,不过这个太监看起来比那个李如盛要强很多,希望他日后不掣肘军事上的事情。”田羽对明朝太监监军制度素来没有好感,甚至认为大明朝的覆灭与这些太监监军有很大关系,所以他向来对太监有很大的成见。不过自从上次得罪了李如盛,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就不能得罪这帮阉人。因此他面上勉强的挤出一丝笑容:“有方公坐镇我军,何愁大功不成。”
“咱家对军事一窍不通,可比不了素来知兵的高起潜高公公。不过既然皇上信任我这个奴才,让我到田大人军中监军,别的不多说,只有尽咱家最大的能力,为田大人做好后盾,让田大人无后顾之忧,一心杀敌立功。”
“多谢方公支持,田羽世受国恩,只有奋力杀敌,上解九重之忧,下安百姓之心。即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第六十章 脚板赛骑兵
田羽又亲自登门拜访了老葛头,留下白银五百两,以表歉意。加上辕门上高高挂起的人头,终于让这件风波渐渐的平息下来。而有了粮草,银两的田羽,又征了近两千的兵士,使自己的兵力达到整整一万。
田羽一边训练一边紧紧的盯着鞑子的动静,除了每天的塘报以外,田羽派出去足有二三百斥候,四处打探消息。岳托占领了张登以后,因伤亡巨大,兵力捉襟见肘,不敢轻动,而是解鞍牧马,等待多尔衮的大军汇合。
而多尔衮的左翼军行掠至山西,接到岳托大败,玛瞻殉国的消息后,转道而回,大军兵锋直指保定。孙传廷等驻军容城不敢出兵迎战,以致鞑子长驱直入。
田羽看到多尔衮有和岳托合兵的企图,不由大急,现今岳托力孤,正是歼灭之机,一旦多尔衮的大军赶到保定府以南,便会失去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因此他带着杨军和十几个亲兵,前去拜访卢象升。卢象升的兵马也得到了扩充,现今足有七千多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苦练,虽不及原来的天雄军,但战力已非其他军镇可比。因此一听说田羽想着趁多尔衮未至保定府之前,歼灭岳托这支鞑子军,不由拍手叫好,约定第二天一早同时起兵,寻岳托决战。
为了争取时间,田羽和卢象升的军队晓行夜宿,不敢一丝耽搁。当大军行到蠡县境内,听斥候回报多尔衮已经绕过保定府,兵分两路,一路由多尔衮亲自率领直扑庆都。一路由二等梅勒章京李国翰率领直奔张登。虽然李国翰这一路只有五千人之数,但一旦让李国翰与岳托汇合,便可凑成近一万的骑兵,那样的话仅凭田羽和卢象升的一万七千多士兵,何谈歼灭岳托这股鞑子。
因此宿营之后,田羽带着人就去找卢象升商议此事。卢象升对附近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远眺着夜空,思考了良久,才说:“保定到张登的路程较之我们现在到张登的路程虽然要远上一些,但我军大多数都是步兵,速度根本比不了全部为骑兵的鞑子,看来我们失去了歼灭岳托的机会了。”说完满是遗憾的用右拳击了一下左掌心。
“大人,你看我们能不能凭借唐河稍微阻止下李国翰大军?”杨军是河间府人,因此对附近地理环境也非常熟悉,才有此一问。
“我倒也想过,但是时间上来得及吗?”
“步兵是来不及了,不过我们要是派出骑兵,未必就不能赶在鞑子的前头。”
卢象升眼睛闪烁了几下,捋着胡子沉吟了一下说:“骑兵倒是能够赶在鞑子的前头,但是一旦被张登的岳托发觉,出兵相击,我们的骑兵便可是腹背受敌了。此计不可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有断送骑兵的危险。”
田羽看了一眼卢象升说:“卢大人,那看来我们只好与李国翰拼速度了。争取在李国翰的前头到达张登。”
卢象升点了点头说:“我也想不出什么太好地办法。只好如此了。希望李国翰能够给我们一天地时间。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击破岳托了。不过从情报上来看。岳托尚有四千多大军。便是李国翰赶不到张登。这岳托也是块难啃地骨头。我们也得从长计议。”
田羽在卢象升处直商议到了将近三更天。方才离去。第二天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曙光。田羽与卢象升地军队便拔营朝张登方向而去。
两股大军虽然同样训练了两个多月。但是卢象升更加注重军阵地训练。而田羽除了军阵地训练之外。坚持前世野战军地训练方式。那就是所有地兵士每天下午还要进行十公里地越野跑。因此从急行军地结果便可以看出两军训练地差距。大军在近七个时辰地急行军。跑出近一百里。卢象升地大军已经到了体力地极限。不少兵士开始跟不上大军地速度。掉队地足有两三千之数。而田羽地部队虽然也是疲倦不堪。但仅有不到一百名体力较差地兵士掉队。
虽然卢象升看到两军如此大地差距。心中不免有些懊丧。但前方传来地消息让他大喜过望。岳托竟然不等李国翰地骑兵赶到。拔营朝高阳而去。扬言要攻破高阳。活捉帝师孙承宗。这样一来。李国翰和岳托地距离越来越远。留给卢象升和田羽回旋地余地越来越大。
田羽与卢象升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由田羽率大军支援高阳。围歼岳托。而卢象升则率兵北上进驻唐河南岸。凭险阻击李国翰部。岳托一离开张登。阻击李国翰便没有了腹背受敌地危险。卢象升地选择也很多。可以据险而守。也可以待鞑子半渡击之。田羽、卢象升话别后。各朝自己地目地地而去。
卢象升首先派出骑兵部队。轻骑而进。破坏唐河之上地桥梁。以达到延缓李国翰部地目地。卢象升地骑兵部队在杨陆凯地带领下。顾不得劳累连夜出发。于第三天一早到达唐河南岸。杨陆凯到达地时候已经有十几骑鞑子地斥候过了石桥。杨陆凯派出一队骑兵前去追杀鞑子斥候。那十几个斥候看到明军大队骑兵开到。纷纷退回北岸。看到明军派出骑兵攻击。胡乱射了几箭便朝北方而去。杨陆凯看到鞑子地斥候。担心鞑子大军不时将至。虽然这两天不分昼夜地赶路。现在体力已经到了极限。但他不敢耽搁。首先开始破坏唐河上地两处石桥。又派骑兵分别将上下游近一百里之内地所有浮桥全部放火烧掉。
石桥刚刚破坏了不到一半,李国翰的骑兵就到了对岸。看到明军已经破坏了石桥,李国翰命鞑子四处寻找船只,伐木做成木筏。到了下午一共搜集了二十多条小船和几十个木筏,李国翰一声令下,五百名鞑子上船准备开始强渡唐河。
唐河宽不过三五丈,杨陆凯看到鞑子准备强渡,忙组织兵士用弓箭射击,阻止鞑子渡河。李国翰的骑兵见状立刻隔着唐河朝杨陆凯的兵士实施压制射击,掩护强渡的鞑子。杨陆凯的骑兵不过千数,而李国翰的鞑子足有四千多人,再加上鞑子弓马娴熟,双方对射了不到半柱香的功夫,杨陆凯的骑兵便损失了足有一百多人,看到损失过大,杨陆凯只好指挥骑兵后撤到鞑子的射程之外,等待鞑子强渡部队上岸,实施突击。
五百鞑子在骑兵弓箭的掩护下,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已经全部抵达南岸,陆续开始上岸。杨陆凯朝后边的骑兵看了一眼,举起马刀,高声喝道:“将鞑子赶回对岸,杀。”八百多骑兵巨涛一般向着冲上南岸的鞑子冲了过去。
鞑子没有了马匹,大多带着的都是短兵刃,战力下降很多,再加上因两军短兵相接,李国翰在对岸不敢射击,因此杨陆凯一个冲锋便将刚刚冲上来的鞑子冲了个七零八落,死伤很多。但鞑子也真悍勇,死战不退。双方鏖战了足有三炷香的功夫,杨陆凯的骑兵又损失了近二百人,才将鞑子再次赶下河去,而鞑子也丢下了三百多具尸体。
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国翰停止了攻击,在北岸宿营。同时派出两个骑兵小队,举着火把一路朝上游而去,一路朝下游探路,准备寻找没有被破环的桥梁,或者水浅之处,以便渡河。杨陆凯的骑兵仅仅剩下六百出头,不敢分兵,在南岸宿营,派出数十兵士巡逻,牢牢地盯住对岸李国翰的动静。
过了足有两个时辰,鞑子的骑兵小队无功而返,让李国翰打消了其他念头,回营安歇,准备第二天再次强渡唐河。到了后半夜李国翰被对岸传来的动静吵醒,忙披着衣服,走出帐外,向对岸眺望。黑沉沉的夜幕下一道火龙从南而来,看样子足有五六千人的模样,原来是卢象升步兵大队连夜赶到。
鞑子的几个将领听到动静也都出来查看,远远的看到李国翰,忙都聚了过来,巴牙喇章京托克雅是个急性子,没有等到走到跟前,便大声说:“大人,明军又增兵了,看来明天渡河更加困难了。”
李国翰轻咳了一声,觉得夜风刺骨,将身上的衣服拉紧一些才说:“扬武大将军性子太急了,怎么就不等我们就去攻打高阳,弄得现在我们进退两难。”
一个叫叶臣的将领接口说道:“大将军曾经在孙承宗孙老儿那里吃过大亏,这次终于有机会报当年一箭之仇,能不急吗。要不是前些日子败在卢象升手下,恐怕早就攻破高阳了。”
“那也该等我们到了张登,合兵一处再去攻打高阳啊。”李国翰不由有些埋怨的说。
托克雅笑着说:“这次我们左右两军伐明,咱们左翼军扬鞭驰突,所向披靡。而右翼军连遭败绩,辅国公玛瞻也死于战阵之上,扬武大将军是个好面子的人,如何能咽下这口气。再说大将军向来高傲,报仇之事怎么能假手咱们左翼军,因此我早就料到他会有如此。”
李国翰不无担忧的说:“右翼军连番受到打击,兵力不足,现在孤军深入,我怎么老是觉得心中不踏实呢。现在明军明显是在阻击我军与大将军汇合,恐怕里面必有阴谋啊。”
“那我们怎么办?”托克雅觉得李国翰说的有理,不由着急的问。
“单靠我们这些兵恐怕难以突破唐河,我看还是给奉命大将军去信讨个主意吧。”多尔衮曾经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在鞑子将领中威望极高,因此托克雅、叶臣等将领齐声赞成。李国翰拟好书信,派了一小队骑兵去多尔衮大营送信。然后望着对岸的明军连绵的大营,担忧的说:“希望我们还来得及。”
第六十一章 高阳血战(推荐票加更)
正如托克雅所料,岳托像来一帆风顺,哪里受过如此的打击,这些日子的煎熬让他看上去足足老了有十岁。天潢贵胄那份与生俱来的傲气和对自己的自信,让他失去了以往的理智,在李国翰援军未到之际,便要拔营攻打高阳。众将多次劝说未果,又去找贝勒杜度,杜度知道岳托是那种外柔内刚的人,一旦认准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因此杜度根本就没有去劝岳托的意思,众将看到杜度如此,也不好说什么,只好从命。
岳托的大军赶到高阳的时候,高阳已经是四门紧闭,戒备森严,城墙上站满了守城的兵士。田羽在张登与岳托的大战,为孙承宗带来了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当孙承宗得知雷之渤逃跑的消息后,立即自领高阳县县令,在文庙召集乡宦士绅与诸生,表达了自己誓死抗敌守城的决心。那些本来观望的乡宦士绅等看到孙承宗挺身而出,觉得有了主心骨,一起表示愿与孙承宗死守高阳。
在得到乡宦士绅的支持后,孙承宗立刻详细调查全城户口。征召乡勇守城,最后共得兵二千多人。孙承宗将兵分为四营,自领一营守南门,许智领一营守东门,孙承宗的大儿子孙鉁领一营守西门,原典史张黎领一营守北门。同时宣布城中戒严,严查鞑子奸细,又派一百兵士四处巡逻,安定民心。
孙承宗同时担负巡查四门的职责,同时为了解决军饷问题,孙承宗又召集了乡宦士绅等,得到大力支持,最后委任城中粮行的老板孙德礼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