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杀明-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月月底,徐兴夏在匠作坊蹲点。制造膛线的工艺,已经比较纯熟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膛线想要做的十分好,还是不可能的。即使精益求精,日月铳的精度,百米距离上的误差,依然有一尺左右。相对于滑膛枪而言,这样的精度,算相当不错了。但是,相对于后世的枪槭来说,这样的精度,简直是惨不忍睹。
    日月铳的各项制造工艺,根据实战的应用反馈,逐渐的得到完善。改善了麻布做成的背带,更适合携带。改善了准星和照门,更有利于瞄准。改善了刺刀的形状,变得更加的轻巧。改善了米尼弹的携带方式,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
    镇朔堡的重建工作,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状态。那边,和鞑靼人的谈判,也是相当的激烈。作为徐兴夏委派的全权代表,迟虎和海勒金部落的谈判代表索布德,已经展开了连场的谈判。双方谈判的地点,就在镇远关北面的戈壁滩上。
    毫无疑问,鞑鞑人的确是想要拖延时间,为发动战争争取更多的时间。但是,在白衣军的压力下,索布德不得不让步。最终,双方确定,在十二月的月底,在镇远关继续交换人质。白衣军释放古格勒,鞑鞋人则释放两万三千名的汊人奴隶。
    很快就是十二月中旬,又有一批日月铳交付白衣军使用。白衣军的火枪手人数,进一步增加。目前的白衣军,不算零散的雕骑军在内,已经有九个小队,足足六百人。如果算上雕骑军的话,人数超过七百人。炮兵营和战车营的作战能力,也有所提升。
    随着双方谈判的进行,镇远关的附近,战争的气氛,已经非常的浓郁。在北面,不断的有鞑龘子零星的出现。在南面,白衣军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张的有条不紊的进行。无论是徐兴夏,又或者是海勒金,都在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天,徐兴夏赶到镇远关,听取迟虎的报告。斥候队长明昊也在旁边。根据明昊的报告,海勒金部落的鞑龘子斥候,最近非常的活跃,经常成群结队的出现在镇远关附近,估计,鞑龘子的大部队,应该很快就南下了。真的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面欲来风满楼啊!
【第280章】最大限度集合所有资源
    (0280)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对于徐兴夏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排那些奴隶们的工作。wwW!那些奴隶们回来以后,肯定是要生活的。要生活,就要赚钱。必须给他们安排合理的赚钱的途径。如果没有生活的门路,天知道他们会惹出什么事来。别李自成还没有出现,宁夏镇就先爆发了大规模的兵乱,那就成笑话了。
    徐兴夏安排奴隶们的生存模式,就是干活,到农庄里面干活。你不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不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任何的其他工具,不需要其他任何的资源,只要你有一身的力气,愿意干活就可以了。徐兴夏名下的农庄,可以将所有的劳动力,都全部吸收进去。
    十二月的月初,管事会的所有十一个百户,都被徐兴夏召集起来,仔细的研究农庄的运行模式。对于所有的百户而言,农庄都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徐兴夏必须详细的讲解,反复的解释,他们才能够基本弄明白。不过,农庄的运行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将基本的几个概念弄清楚了,就基本可以理解了。
    所谓的农庄,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所,拥有比较独立的运行系统。它拥有自己的劳动力,拥有自己的田地,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拥有自己独立的核算方式。即使没有外界的帮助,它也基本上可以独立的运作。每个农庄的运行,都不会受到其他农庄的影响。
    徐兴夏确定的农庄,采取的是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每个农庄的田地,大约是一万亩左右。徐兴夏目前管辖的田地,大约可以编制三百个农庄。这些农庄都是按照天干和数字组成的编号来排序的,称为甲字一号农庄、甲字二号农庄……乙字一号农庄、乙字二号农庄……一直到癸(gui)字三十号农庄。
    当时的生产条件,比较原始,大型的机械化农具基本没有出现。每个劳动力耕种的田地数量,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一般来说,按照一个人平均耕种十到二十亩地来计算,大约需要六百个劳动力。三百个农庄,需要的劳动力,接近十八万劳动力。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显然,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
    其实,宁夏镇这个地方,还是很适合大型的农具使用的。宁夏平原的地形,是如此的平坦,无论多么大型的农具,在这里都可以投放下去。在使用大型农具以后,一个人耕种上百亩,甚至是数百亩的田地,都不在话下。只可惜,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农具。
    本来,宋应星在他的著作《天工开物》里面,已经提到了多种的大型农具。这些大型农具,都是有生产的可能的,有部分大型农具还制造出了实物。比如说一次过可以开十六垄土地的排犁,一次过可以耙三丈土地的复合耙,还有一次性可以播种三丈土地的播种机。使用这些大型机械,生产效率比人工耕种高得多。
    只可惜,这些农具,需要大量的资金生产,还需要广阔的田地使用。一般的田地,根本无法体现这个大型农具的价值。偏偏当时的生产模式,还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拥有的田地,其实是很少的,大型农具根本没有必要使用,也没有办法投放下去。
    当时大地主的数量的确不少,他们拥有的田地,也比较多。如果投放大型农具的话,生产效率肯定是能得到提升的。但是,如果要他们自己投入资金,他们是不愿意的,毕竟,这些大型农具,耗费的资金,的确不少。另外,广大的佃户,也反对这些大型农具投入使用。因为,一旦有了这些大家伙,他们就没有田地耕种了。
    不是所有的科学发明,都可以顺利的推广的。宋应星提到的这些农业机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没有人愿意出钱制造,也没有人愿意使用,这让大型机械农具显得很尴尬。只有在宁夏镇,在徐兴夏管辖的这个地方,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对大型农具,有迫切的希望。如果劳动力充足,估计徐兴夏也不会搞集体农庄。
    其实,对于集体农庄运行的细节,里面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徐兴夏也是不清楚的。但是,他相信,在现有的条件下,高度集中化的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具体的细节的运作模式,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探索前进。换言之,就是在第一个农庄的基础上,摸索经验,总结教训,然后逐步的推广开去。
    根据徐兴夏的提议,农庄的最高领导者,称之为执事。执事负责管理整个农庄,是农庄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向管事会汇报。执事有三个辅助领导者,称之为副执事,分别管理农田、畜牧、农具等方面。执事的下面,还有十个监工。监工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巡查监督,保证每个劳动力都不会偷懒,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考虑到生产效率,当然不可能采取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方式。徐兴夏采取的,是在基本保证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分等级、差异化的分配模式。简单的说来,就是干得好的,干活勤奋的,任劳任怨的,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干得不好的,偷懒的,耍滑头的,对不起,你得到的收入,可能比其他人都要少。
    一般来说,普通的劳动力,每天的固定收入是两斤的粗粮,每个月的基本收入大约是六十斤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了。如果要养活自己的家人,就必须争取更多的奖励。每个月的月末,还可以获得额外三成(百分之三十)的奖励。每年的年底,还可以另外获得额外三成(百分之三十)的奖励。
    但是,这两个百分之三十,不是平均发给每个人的,而是按照每个人的表现好坏,按照不同的等级发放。干得特别好的,可能有额外百分之五十的奖励。干得不好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甚至是没有。至于好坏,则是通过所有的劳动力,一起投票决定。
    以一个农庄一万亩田地来计算,每亩地的平均产量,大约是一石整个农庄的产量,大概是一百九十万斤。以农庄拥有六百个劳动力计算,每年的月粮开销,算上各种奖励,大约是六十万斤。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一年可以获得一千斤左右的粮食,算是很不错的收入了。至于其他的一百二十万斤,自然都是入了徐兴夏的口袋,成了战备粮了。
    老实说,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只能在短期内运行。因为,它的分配方式,是非常极端的。干活的人,只能拿到田地出产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都被徐兴夏拿走了。一旦军户们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干一年,拿到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的全部都全部落入了徐兴夏的口袋。他们要是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没错,徐兴夏的确是他们的恩主,是徐兴夏给了他们干活的机会,给了他们养家糊口的途径。可是,人的**,总是无法满足的。在养活自己以后,他们肯定还想生活得更好一些,肯定希望能够拿到更多一些。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敢说什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徐兴夏当然也知道这样的模式不能长久。后世的历史发展证明,这样的集体农庄,生命力是比较短暂的。但是,考虑到战备的需要,必须实行这样的方式。除了给军户们必要的生活物资之外,其他的所有物资,他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这样,他才能最大限度的集合所有的资源,应对随时到来的危险。
    不过,话说回来,每年一千斤的粮食收入,大部分的军户,也应该满足了。如果没有徐兴夏,没有白衣军,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收入的。好像威镇堡目前的军户,一个壮年劳动力,每年获得的粮食收入,绝对是没有一千斤的。只要家里有几个劳动力在农庄做事,一年到头下来,过上衣食无忧的殷实的日子,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大锅饭的存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制度,绩效考核制度,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对于执事、副执事以及监工这三个职位来说,他们完全是看农庄的粮食产量吃饭的。套用后世的解释,就是没有底薪,只有提成。干得好,粮食产量大,或许每个人可以获得几千斤甚至是上万斤的粮食收入。要是干得不好,那对不起,说不定比一般的劳动力还不如,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样的运作模式,对于很多军户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以致,当徐兴夏要求军户们积极主动的报名,担任执事、副执事又或者是监工的时候,所有的军户,都全部保持了沉默。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军户,都习惯了守成,习惯了干活拿钱的方式。干一天活,就拿一天的钱。至于干活的效果和收获挂钩,就不得不有点紧张了。他们都很担心,万一自己做的不好,岂不是一年都白干了?
    【求订阅】。。。
    更多到,地址
【第281章】总算是披上了锦衣卫的虎皮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军户们的这种想法,让徐兴夏的农庄模式,可以吸收到大量的劳动力。Www;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农庄没有领头羊。说起来,这的确是一件比较郁闷的事情。徐兴夏高估了军户们的能动性,以为他们愿意冒险。事实上,军户们最怕的就是冒险。
    威镇堡的军户们,之所以跟着他徐兴夏折腾,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他冲在最前面,披荆斩棘,遮风挡雨,杀开一条血路,他们跟在后面,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只要徐兴夏不倒下,敌人的屠刀,就无法落到他们的身上。现在,要他们自己负责自己,他们就犹豫了。他们都希望别人站出来,自己跟在别人的后面就走了。
    “真的没有人毛遂自荐吗?”徐兴夏有点、失望的说道。
    “老奴来干行不行?”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赫然是陈二福。
    “他怎么来了?”徐兴夏徵徵觉得有点奇怪。陈二福自从来到威镇堡以后,一直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时见到他,基本上都是在镇朔堡又或者是威镇堡等地转悠。别的军户,都知道他是被驱逐出京城的老太监,觉得他是个可怜人。
    偶尔间,陈二福也会和军户们说说话,只是时间一般都很短。军户们要么忙碌,要么是不想和太监们打交道。戏班子里面的太监,都没有一个好东西,导致军户们对太监的印象,也很不好。有时候,某些军户还会说些风凉话。每每那个时候,陈二福都装作没有听到,颤巍巍的走开了。
    没想到,他居然愿意担当第一农庄的执事。
    可是,徐兴夏不愿意啊!你老人家都六七十岁了,这农庄的活计还是很多很多的,万一将你老人家给累坏了,甚至是累死了,阿朱姑娘那边还以为我虐待你呢!再说现场这么多的大男人,都没有胆子站出来,主动的担任执事,最后居然是一个太监站出来,将这项差事揽过去了,这不是扇在场的人的嘴巴吗?
    “老人家,你能干的来吗?”徐兴夏直言不讳的问道。
    “老奴以前也管理过几个庄园,应该可以。”陈二福平静的回答。
    徐兴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欲言又止。陈二福管理的庄园估计就是皇庄了。据说在北直隶一般的权贵,都有属于自己的庄园,又叫庄子什么的。比如说,红楼梦里面的贾府,就拥有几个庄子。平民百姓的土地,很多就是被权贵们侵占过去的。
    陈二福或许真的管理皇庄,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话说,甲字一号农庄的运行模式和皇庄是完全不同的啊!对于这个农庄,我可是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的啊!是吃饭还是喝粥,都得看甲字一号的啊!万一被你老人家搞砸了我可是比较麻烦啊!老人家,我可是肩负重任,在三年后,每年要上缴五十万石的粮食的。
    五十万石粮食,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每亩地平均产量一石来计算,得是五十万亩的土地出产啊!按照每个农庄一万亩土地计算,那就是五十个农庄。这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从甲字一号农庄的身上,无法获得充足的有益的经验,以后的农庄,都很难顺利运行啊!
    陈二福平静的说道:“老奴不拿月粮,年底结账。”
    徐兴夏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好!”
    他也是被逼上华山一条路了。那啥不是说了吗?人都是逼出来的。既然没有其他的军户出面竞争,徐兴夏就拍板决定了,由太监陈二福担任甲字一号农庄的执事。陈二福就陈二福吧,死马当做活马医。希望他不会将甲字一号农庄搞的太糟糕,自己也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指导和监督甲字一号农庄的运作。
    陈二福面无表情的说道:“三十二,你上去拿委任状吧!”
    在他的身边,有个小太监,叫做三十二,其实是个十几岁的娃娃。就连陈二福,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来历,反正迷迷糊糊的就入了宫,成了最底层的太监杂役。连姓氏都没有的太监,在太监的群体里面,自然是最最低贱的,他们只有服侍老太监的份。徐兴夏一本正经的亲自签署了“委任状,“正式将甲字一号农庄的执事职务,委任给了陈二福。这份委任状,和一般的告身文不同,是徐兴夏亲自设计的,借鉴了后世结婚证的样式,大红大紫,非常的引人瞩目。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照片了。
    “散会!”
    徐兴夏随即宣布。
    军户们如获大赦,急忙一哄而散。
    心情不好的徐兴夏,将一干没有卵子的军户们,都全部撵走,唯独将陈二福留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