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支书下台了,取而代之的也姓宫,是乡广播站的副站长。
副站长,一般都是站着的,只有正的,才配坐。副站长基本上没事可做,现在谁还去听广播收音机呢,家家都有电视机,有点时间看看电视连续剧,也比听收音机强,况且在山区,想听到收音机,只有听卫星上的,地面上的节目没有,这就难怪了,广播站副站长天天在干什么呢?
权且称其为记者吧。
可是记者从不采访,也不播放新闻联播,不知是干什么的记者,可能是徒有其表罢了。外貌很美,实际上是废物一个。
这样的公务员,到村里任村支书,村民中有人感觉到特别别扭,但又不要说破,这人,就是贾村医。
德志跟贾村医聊了这么久,十分佩服贾村医,他选择自己的事业,不参与政治斗争,他只是每天在给村民看病,遇到不公平的事的时候,记在心里,不随便发作。
关键是他的爱民行为,激励德志好好专心帮助别人,当别人需要一杯水的时候,他就需要准备一桶水,当别人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他就需要准备一车水。这样,才能做到供需平衡、游刃有余。
德志和尹懋在贾村医的诊所里喝茶,顺便和村医聊了这么多东西,真的很有收获。
回到宿舍,德志开始整理这两天的日记。
然后,德志开始记载工作笔记,方便以后查考。
对大多数人来说,毕竟村里换了领导,村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大家都沉默不语,沉默的意思就是默认,哪怕是一个坏蛋在领导一个村,也默认;结果,肯定就像瞎子带瞎子,最后都掉进坑里去。
村民的麻痹让领导更加肆无忌惮地贪腐,在黑暗中的村民浑浑噩噩,不知道什么是光明。因为在黑暗里呆得越久,就越麻木,越短视,越看不到希望,越没有光明。
德志在虎坡村遭遇的这件事,给德志一个提醒,那就是在决定自己的命运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离谱。
!
第211章 老练村干
次日一早,德志和尹懋前往小城县城,然后准备去龙垭村看看。据说那里的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在去那里之后,准备搬家。
验收不知道始于何时。打工的总是不知道前面的路。德志想,应该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吧。
也许,可能领导不知道前面的路。
回到县城,尹懋住楼上,德志住楼下,两人各吃各的饭,也很好。
关键有自己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些工作有的人不喜欢,但是,还在坚持做,那一定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撑。当然,如果有人喜欢目前的工作,达到自己的理想,那也好。如月圆月缺,此事古难全,总有不完美的时候,德志就相信这个理。
在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事,不喜欢别人来干扰,这是德志的个性。而尹懋,习惯了当老大,总爱管一些弟弟妹妹的事。
德志,似乎就成了他的一个弟弟,这样,他的行动就受到了限制,总也没办法来摆脱这种束缚,只有到了县城,两人在不同的空间,才有不同的自由。
在县城呆了一天,德志和尹懋就去了龙垭村。龙垭村的支书比村主任年轻。据说,村主任以前是支书,因年纪大了,就让出支书的位置,让给了年轻人。
年轻的村支书比村主任要稚嫩得多,但是,德志根本不喜欢这个村支书,虽然,他很喜欢跟德志说话,也可能是看到德志是来自有钱的机构。自从上次到了龙垭村和村文书的一夜情之后,德志就不敢再见到村文书了。田文书的出现,会将德志的心打乱。
越怕的事,越会出现。田文书还是出现了。田文书的强悍如传说中的穆桂英。
德志见了她,脸一红,田文书说:“哎呀,这不是姚先生么?”
德志讪笑着说:“哦。是的。”
田文书对尹懋说:“您是?”
尹懋说:“我叫尹懋,是姚先生一个机构的。”
村支书连忙介绍说:“这是尹先生,是协助姚先生工作的。”
田文书大方地伸出手说:“欢迎欢迎!辛苦了,到我们这里很不容易吧?!”
尹懋说:“是啊。”
村主任说:“好的,大家辛苦了。中午,到餐馆吃顿便饭吧。”
德志不吭声。村主任问:“姚先生是不是不舒服?”
德志赶紧摇摇头,说:“没有,没有。”
田文书接过话头说:“姚先生是来检查项目的吧?不如我们先去看看。”
德志点点头。尹懋说:“谢谢!我们正想去看看呢。”
村主任说:“好吧,你们去看吧。我老了,爬山有点困难,刚好要帮村民办一点事。你们年轻人去吧。村支书想去也去吧。”
村支书说:“我还要去镇里开会,小田,你就辛苦一下啊。”
田文书说:“不辛苦。我来陪二位先生,你们各自忙去吧。”
村支书和村主任笑着,和姚德志和尹懋握握手,然后就走了。
姚德志和尹懋由田文书陪同,前往工地。
工地就在村委会后面的山坡上。
那里是村民所用的地。由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占用,用来建水池。当然,签协议是由村里和农户来做。承包协议,是由村里和开发商来做。这项工程,实际是由村里分别和村民、承包商来签协议来做。
其中的过程,无人知晓,至于三方是否同意,但最后以协议为准。看来,村主任和村支书费了很多力。
完成这个项目,必须要有相当多的人来支持,否则不会这么顺利。
事实上,德志和尹懋上山之后看到的水池已经完工,水池上方是一层土壤覆盖,还种了一些花草,长势挺好。
纪念碑建在水池下方,改变了以前的初衷。以前,村支书决定将纪念碑放在村村务公告墙的旁边,这样,在国道边上,来来去去的人都可以看到。
机构要求树碑,但是石碑的尺寸和样式,让人看了容易产生误解。
德志明确告知这个尺寸。但是村支书表面上同意,实际上迟迟不动,德志着急,就找到了以前做碑的人。
刚好余哥也要做两个纪念碑,一个为魏村,另一个为魏村的邻村坪村,加上龙垭村的石碑,一共三个,在一起做,算批发价,便宜一些。
弄好这个后,德志就和村支书联系,让其不要再联系雕刻饮水项目纪念碑了。村支书说:“不好意思啊!我还没联系呢,我太忙了,想让田文书去联系做碑呢,她也很忙,一直没有机会去联系。”
德志说:“不用道歉,没事没事。我们已经联系好了,等做好之后,送到村里,希望你们负责将石碑树立好,另外,就是要选好树碑的地址。”
这碑现在已经在这里了,碑文还是照旧,沿袭了以前县民委主任的文风。简单扼要,把问题说清即可。
将石碑拍照后,德志又将水管和闸阀都拍了照。在埋设水管的时候,德志曾来过龙垭村,现场拍照并指导村民埋设水管。
这个是德志的要求,德志是根据机构的要求来做的了。
需要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但是,背后村委会是否有承诺,谁也不知道。德志没办法了解到,因他并未入住该村,不了解里面的情况,村民可能习惯了撒谎,不可能跟他说实话,会说“没拿钱”。而实际上“出钱了”。
村委会拿钱,办集体的项目,会减少工作难度,如今的年代,只做事不给钱的雷锋,没有了。也许,雷锋本身都对自己所做的都不敢相信。
自愿奉献的人越来越少,几乎绝迹,德志很清楚,但是机构领导不清楚。如果说花钱请人挖管槽,那么项目就算失败,实际上村民对项目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龙垭村的时候,德志还能让村干动员村民自愿奉献来挖管槽,即便是事实,也需要证实。
其实,那里的村干表面上看还是不错的。老主任,中年的支书,青年的文书,配搭很好。田文书对人很甜,看起来很舒服。
如果有项目意向,看看龙垭村的领导班子,一般的人都会认同,愿意投资,很放心,虽说不太成功,但是,绝对不会失败。
当德志将安装水管和埋设水管的照片拍好以后,他在龙垭的任务就算完成,剩下来就是一到二次的卫生培训了。
卫生培训当然要请县疾控中心的穆科长了。
那是后话。现在只是看看水池以及配套设施的完成。经过今天的检查,硬件项目已经没有了问题。
!
第212章 人鬼未了
德志和尹懋在田文书的陪同下,看完了水池和水管,水源池那里,尹懋也想去看看。田文书就安排了一辆车,然后一起去。
说实话,水源池田文书也没看过,她对司机说不清楚,德志补充道:“是柳湾,往前走,我再告诉你怎样拐。”
本来这些项目上的事,由主任在分管,恰巧他有事,就委托了田文书来负责。
田文书做一些文字和数据上的事情,现场和具体操作过程就不太明了,需要问主任。主任把相关的资料和进度告诉田文书,田好做记录,作为村务的一个成绩,好向外公布。
柳树湾其实是一个大的地名,要到水源处,需要指路,司机并不清楚怎样走。
司机显然经常从狼坪到山关,两地往返,而柳树湾刚好在两地之间的山上,从岔路过去,绕着山爬行一段路,再下坡,走到前面无车路可走,道路变窄了,就可以步行下去,到达目的地。
尹懋第一次来水源,也是第一次和田文书接触。为了留下好印象,他也尽量装出一副正人君子是模样。德志因为和田文书有了一次,就怕再次和她单独在一起,今天尹懋来,刚好是个很好的保护。
车按着德志的提示,停了下来,然后三人下车,司机坐在车内抽烟。尹懋、德志和田文书走到水源。
那里的农户显然不认识,看到德志,他们认出来,说:“香港的人来了,搞水的!”
德志笑着点点头。
他又问:“书记怎么没来?”
德志说:“有事,委派了田文书来。”
他们赶紧沏茶、让座、拿瓜子、水果和糖,来招待他们。德志说:“不用,不用了,马上就走,马上就走。”
田文书笑眯眯地对德志说:“吃点瓜子,营养丰富。可以补充各种身体的需要。”
主人家也说:“是啊!吃点吧。山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这点瓜子,略表心意。”
尹懋二话不说,拿起就吃,然后发觉有什么不对,赶紧说:“哦,谢谢!你们很热情。向你们学习。”
德志说:“我们今天来,是要看看水源池做好了没,看看做得怎么样。”
主人家说:“做好了。你们去看看吧,我觉得做得很好。非常卫生。”
德志说:“那好吧,我们去看看。”
其实,这些话是尹懋想说的,并不是德志想说的,不看到水源池,怎么能甘心?
主人家就带着他们来到三处水源池那里,果然,有两口水池约一个立方米,另外两口稍大一些,最下边一口已经超过12个立方米,这样的四口水源池,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下边几十户人家和餐馆的需要了。
水源池都加了盖子,可以阻挡落叶或者杂物落入其中。尹懋拿出相机,给水源池拍照,这个项目,可以乐观地估计,在木村获得成功,比起虎坡村,这个村已经将该项目运作得有条有理了。看来,若想弄好一个项目,关键是村里的领导,领导团结和谐,就好办事;领导矛盾深厚,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怕吃一点点亏,就容易搞内讧,搞窝里斗,别说项目了,什么事都搞不好。
三人完成任务,辞别主人,主人很想邀请他们仨在家吃饭,田文书说:“已经安排好了,谢谢你!”
三人上了车,田文书拿眼不停地瞟着德志,德志浑身发毛,避开不看。尹懋问道:“田文书今年多大岁数?”
田文书问:“尹先生您看呢?”
尹懋说:“大概三十不到吧?”
田文书说:“不到。”
尹懋发觉田文书不爱搭理他,就不再问。车继续朝山下开去,直到餐馆门口。
三人下了车,直奔饭厅,原来是一间小屋,里面有火炉,只是没有火。桌上摆了一个酒精火锅盆,服务员进来点着了火,然后架上火锅,原来是土鸡火锅。加上其他配菜,比如鸡蛋、炕洋芋、折耳根、荷渣、小葱皮蛋拌豆腐、玉米粉炒肉等等,主食就是金包银米饭和净米饭。
所谓金包银米饭,就是玉米粉和米在一起蒸好的饭,算是粗粮吧,但是尹懋不爱吃,他是南方人,专爱吃白米饭。
田文书问:“喝点酒吗?”
德志摇摇头说:“不。”
田文书说:“喝点啤酒怎么样?”
尹懋说:“不好,我们有规定,不能喝酒。”
田文书说:“规定是死的,这里的风俗人情就是,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敬意。不喝酒,怎么能行?”
德志心想,喝了酒就会说胡话,万一被尹懋知道,告诉了领导,那么,恐怕将来就不好受了。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
于是,德志说:“不喝酒,不喝酒,中午喝了下午做不成事。”
田文书问:“还要做什么事?不都做完了吗?”
德志说:“还要写报告。”
田文书说:“回去写不好吗?”
德志不说话,尹懋好像插不进来话。
田文书说:“今天不回去,到我家住好吗?”
德志想起上次在田文书家的事,心有余悸,他说:“算了,算了,以后再说吧。今天下午想回去。”
田文书说:“好吧,现在先吃饭,等一会儿再说吧。”
因为德志坚持不喝酒,尹懋也不好意思要。
德志想,这个村是后来加的村,在这里,情况不熟,上次因为和田文书有了那事,心中本来就忐忑,就不想再出什么问题,比如喝酒,就免了,否则,罪加一等,可不是好玩的。尹懋可不是好东西,他一定会举报德志。
还是忍一忍吧,也许这次的忍耐,会给自己将来减少不少的麻烦。
三人吃喝已毕,田文书在总台签了字,田文书邀请他们去办公室坐一坐,尹懋和德志看看天色还早,就答应了。
三人到了办公室,德志说:“有没有报纸看?”
田文书说:“有,到我办公室来拿吧。”
德志说:“好的。”
田文书带了德志进了她的办公室,然后关上门,德志一看,忙问:“你想干什么?”
田文书说:“不要那么凶嘛!你不是想看报纸吗?我不是比报纸更好看吗?”
田文书一边说,一边脱衣服,这可把德志吓坏了,他说:“赶紧穿上,要不,我喊了。今天确实不行,等下次好吗?”
田文书说:“人家想死你了,想现在就要。”
田文书说着,就抱住了德志。
德志推开了她,他说:“我们都结了婚的,要对婚姻忠实。况且,我的同事在隔壁,他不傻,是个‘奸臣’,很容易向领导报告,你不想害我就住手吧,我们可以作为朋友,好吗?”
田文书说:“好,那就算了。不过,我可以保留我对你的思念,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记得你。”
德志说:“谢谢你!我很感谢你对我的欣赏,但我们还是保留着一段距离才好,人家说,距离产生美,对吗?”
田文书说:“对。那就这样吧。”
两人呆呆地坐着,各自想着心事,不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德志也陷入了一种对未来的遐想。
将来的路,不知道怎么样,不过,在漫漫人生路上,还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