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真,如此那真是多谢亚父了!”项羽大喜过望。
范增自然不会乱夸海口,事实上早在英布第一波进攻受挫时,范增就在暗暗下令将由各地转运来的后勤补给运粮船留下一批,这样每一次都留下几条,堪堪到现在正好能支持万余军队的渡河行动。
大秦新元初年九月二日。
采纳范增的建议,项羽留赵王歇、张耳、韩广、田都、魏豹等诸侯军在函谷继续对峙,自引楚军主力十万余精锐北渡黄河,准备向临晋关闪击。
楚军的这次分兵行动进行得相当的隐密,在项羽已经离开函谷关一线的情况下,授命佯攻函谷的张耳、田都、魏豹的进攻相当的逼真,使得傅戈一时也未能察觉出异样来。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时分,傅戈才从对方渐渐雷声大雨点小的攻势里体会出些不一样来,这是张耳、田都等人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不想过多消耗自身实力而留下的一点破绽。
联军四十万,声势可谓浩大,但却诸侯林立,各怀心思,这就是项羽的最大弱点和命门。
“李烈,整顿骑军疾驰临晋关,司马,你率二万步卒随后跟进!”闻知项羽分兵袭击临晋关的消息,震惊之余傅戈当下不敢怠慢,立率李烈等七千精骑火速向临晋关进发,一方已然抢得了战场的先机,一方拥有速度上优势,在这场比拼之中,无论是项羽还是傅戈都在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谁胜谁败就看临晋关一战的结果了。
这一仗也是傅戈与项羽在漳水畔交锋之后的再一次会面,时过境迁,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还是楚军主将的项羽已成了统领四十万兵马的联军统帅,而傅戈则变化更大,由秦军校尉一跃成为了大秦的丞相。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一节 飞骑驰援
更新时间:2008…12…29 23:42:43 本章字数:3084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这句话是张良在楚汉战争时期给刘邦描述的夺取关中必要性的总结陈词,现在虽然张良尚留在咸阳俘虏营中,但却并不妨碍傅戈这个无耻的剽窃者使用他的成果来实践。
“禀傅帅,项羽的楚军已逼近蒲坂,其前锋龙且部已占领临晋关对岸,现在正聚拢船只准备抢渡黄河。”
项羽的速度果然够快,尤其是这个龙且,在东阿之战时傅戈就差一点吃了他一个暗亏,虽然在陈留时也扳回了一局,但也只能算打了个平手而已。
龙且此人勇则勇矣,却是一员匹夫之将,项羽以此人为先锋,看重的当是龙且的攻击实力,以傅戈的估算,龙且为了争取时间抢在秦军之前渡过黄河,一定会不等项羽的大部会聚就率先过河,然后在河西扎下营垒据守为桥头堡。
真要让龙且站稳了脚跟,想要赶他下河就难了,所以,当务之急是乘龙且立足未稳之时一举歼灭,这才是守住临晋关的第一要紧。
“傅帅,楚军企图渡河袭我侧后,我军只须循河守住河北,使楚军不得洇渡,则相持不消一个月,等天寒地冻楚军兵粮消耗殆尽时,我军再行追击,则楚军必溃!”听到立马有交战的机会,李烈信心百倍的谏道。
追击作战,对于骑军来说真是最威风不过的差使,速度上有明显优势的骑兵能够轻而易举的超越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卒,从而实现迂回歼灭的目的,在蓝田关一战中,初次上阵地骑军就在李烈的指挥下完成了对刘邦军的分割包围,这一次。李烈自然还想依样再来一次。
傅戈摇头道:“用不着那么麻烦,这楚军想要过河,那就让它过好了,不过,我们只能让他过一半,兵法有云:遇敌半渡而击之。我闻项羽有破釜沉舟之壮举,今天也领教领教他的八面威风。
半渡而击,这是兵法中记载的经典名句。历史上这样的战例也是不胜枚举,傅戈虽然不敢自居为兵法大家,但也当不至于做出象宋襄公那样荒唐仁义的举动来。
河西,临晋关。
九月的河水已经有了些冰冷地凉意,风从北方的高原吹过来,带着漫漫的黄沙,楚军的第一批渡河将士在龙且的率领下刚刚登上河西,船只正返回对岸要渡第二批的士兵,忽然,号角声四起。喊杀声阵阵。随即是黑压压的秦国旗帜一片。
“是秦狗,结阵!”受命担当渡河先锋的大将龙且一声大喝,率兵士上前。
秦军会在半渡时袭击。这倒并不出龙且的预料,这位在东阿大战时归附项羽的将领以勇力闻名,是仅次于英布地楚军优秀将领,对于自己地能力龙且相当有自信,只要能挡住楚军的头两轮攻势,楚军大部就有时间增援过来了,到那时,秦军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与此同时,黄河对岸,蒲坂。
楚军主力正在急行军途中。
忽然。前方一名报信斥候兵策马飞奔而来,在项羽身边护卫的持戟郎中韩信见状,立即迎了上去。
“上将军,前方战报,龙且将军在河西与敌遭遇!”在短短地交谈了几句后,韩信急急赶回向项羽禀报道。
“哈哈,不用担心,那傅戈手下充其量也不过七、八万兵力,他又能奈我项羽几何?”想不到秦狗的嗅觉这么灵敏。居然抢在头里拦截了,项羽心中好生的恼怒。
不过,他也没有过分的担心,对于龙且的能力项羽是有信心的,对于楚军的战力,项羽也不担心,刚刚在棘原获得大捷的楚军将士士气正旺,莫说兵力上占有优势,就是稍稍少于对手,楚军也不会吃亏。
更重要的是此时项羽对自己‘声东击西,的计谋相当地得意,前不久过河打探消息的斥候还回报秦军继续驻留函谷,并没有察觉楚军的异动。所以,项羽误以为与龙且交战的不过是秦军的一支小部队罢了,他万万想不到,傅戈不仅亲自赶来,而且还派出的是秦军中最精锐也最先进的兵种 骑军。
乘敌立足未稳之时,袭杀之。
临晋关渡口。
“杀!”马蹄声碎,秦国骑军如疾风般席卷而来。
傅戈率领四千骑军在左,李烈统领三千骑军在右,秦骑如两把锋利的镰刀收割着一具具楚兵的首级,河西一带地势平坦开阔,很是适合骑兵迂回冲杀,加上楚军立足未稳,渡河过来地士卒只有五千不到,携带的可以抵挡骑兵冲击的长矛手和盾牌手也是不足,这使得龙且尽管拼命指挥步卒结阵阻拦,效果也是相当的不理想。
“这是什么鬼骑兵?”龙且看着周围被冲得七零八落的士兵,欲哭无泪。
“杀楚贼!”手持神兵铁剑无名的傅戈勇不可挡,一人一骑所到之处就如劈波斩浪一般,凡碰到的楚军士兵非死即伤。
“锵!”矛与剑相交,矛断人亡;盾与剑相碰,盾穿人殁。
“啊!”临死楚军士兵的惨呼与秦国骑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起一首华丽而凄美的战争篇章。
骑兵的速度是秦骑最可怕的地方,转瞬间直捣楚军腹地,但等到龙且调动全部过河兵力围杀时,两支骑军却又轻轻松松的绕了个圈,跳出了楚军的围歼圈,在楚军薄弱的另一方展开奔袭,在这样迅猛的冲击下,楚军的结阵和龙且仓促构建的防线就象纸糊了一般轰然倒塌,如此三番二次过后,楚军士气大跌。
很快的战场上,已经呈现出了一面倒的局面。
黄河对岸,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刚刚赶到,目睹对面这一场无情杀戮,所有的楚军将士皆是心中骇然。
“这是什么部队,是弩骑兵吗?不象,难道就是这支骑军杀败了刘邦?”秦军出动的这支从未见识过的新式骑军威力无比,项羽在惊疑之余,心中更是暗暗羡慕,这样一支突击的精锐,我项羽怎么没有?这要是我大楚军中能有如此精骑,天下又有何人是我项羽的对手。
傅戈,这小子的运气怎么这般好,漳水畔一战天降大雪眷顾,如今又不知从什么地方鼓弄出这一支冲骑来,真真是老天无眼呐!
“上将军,这就是秦狗的冲骑!”站在项羽身边的韩信说道。刘邦与傅戈的蓝田关大战已经硝烟散尽,但关于秦军中有一支威力巨大的骑军的传闻却在楚军中越传越广。
“冲骑,傅戈果然有些本事,这样的对手打起来才是过瘾!来人,抢渡过河!”生情豪勇的项羽目光炽热,沉声大喝,虽然心中震憾面前的这一幕屠杀景象,但项羽却没有退缩,他的胸中更激荡着上阵搏杀的无限勇气。
敌强则我强,没有劲敌为对手,此人生之大憾也。
在巨鹿大战之后,一直找不到强硬对手的项羽终于有了目标,傅戈,这位新崛起的秦军将领确实有独到的地方,每一次重逢,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上将军,此时渡河万万不可!”听到项羽此言,范增和韩信几乎同时急谏道,无所顾虑的项羽一心想着与傅戈硬碰硬的来一次,可是,士气已经明显低落的楚军再渡河接战也无法改变的挽回不利的局面了。
对岸,被压制到河滩上的龙且双腿已是站在了河水里,在他的身边仅剩下了四百余楚兵,五千精锐过河,一战只剩下这么一点人,而且还是危在殆夕,任是谁见了都会心胆俱丧。
“快,命令船只回返接应龙且将军回来?”范增急叫道。
可惜,范增的命令还是下晚了些,最后一点无遮无拦的楚军在河滩上很快就被无情的杀戮,大将龙且不得已纵身跳入河中,侥幸被回返船只救起这才逃得一条性命,至此,先行渡河的五千楚兵几乎全军覆没。
第二日,司马亮率二万余步卒也赶到临晋关战场,这部生力军的加入使得守卫这道关中侧门的秦军防线更加的巩固,步兵据守重要渡口,骑军来回驰援,在这样一种有重点有机动的交错防御下,楚军虽然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却也一时难以找到渡河的突破口。
临晋关遭遇战最终以秦军获胜、楚师败绩而暂告一段落,兵锋受挫的项羽率军扎营于蒲坂,与对岸的傅戈形成对峙局面,这一种情形与函谷关的态势很是类似,只不过一边凭持的是关隘,一边依靠的是黄河天险。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节 暗渡夏阳
更新时间:2008…12…29 23:42:52 本章字数:3347
初战受挫,楚军上下皆是一片哀叹之声。
“上将军,秦军在对岸的防御已经相当完备了,我军若是一味强攻怕有大的伤亡,不如另遣一支军队从上游的夏阳渡河,如此两面夹击,则秦军必溃!”
夏阳即是少梁,商周时为梁国之所在故而得名,周武王曾经封异母弟虢仲于此,秦穆公十九年秦灭梁,秦康公四年被晋攻取,秦孝公八年秦又复取之,并迫使魏割河西地部分与秦,至秦惠王十一年“更名少梁曰夏阳”。
夏阳素为兵家争夺之地,也是秦晋(后来的魏)两国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在百余年间可谓屡易其主,它位于魏西长城的南面,黄河流到这里水势平缓,河道宽阔,形成一个大平滩,南北长二百余余里,东西宽十多里,因此夏阳自古即是通往东方的黄河上一个重要渡口。
不过,夏阳再往北去就是秦国北境代郡了,那里可驻扎着三万多秦国北方军团的镇边军,因此,从夏阳渡河必须行动迅速、隐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秦军的夹击,那时孤立无援的这支偏师就只能覆灭了。
提出这个大胆建议的是韩信,这位年轻的持戟郎中再一次鼓起勇气,向项羽陈述自己的主张,可惜,这一次他得到的回复依旧是不同意。
人人都对强渡没有信心,并不表示项羽也这样认为,初战失败,项羽依旧信心不减,与傅戈再度交锋的强烈欲念让他甚至于迫不及待了,为此,他一边加紧组建突击兵团,一边积极收拢船只,筹措下一次大规模的渡河作战计划。
强攻过去,就是挤也要把秦军也挤成肉饼!
项羽这么一根筋的想法不足为奇,信奉强者为王的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对他勇力的赞许。只有与强者的正面交锋。才能让他有胜利的成就感
因此,韩信的这一提议虽然相当具有诱惑力,却还是被项羽给否决了。
“韩信,你不用多说了,前番我军佯攻函谷侧击临晋关地意图能被识破,这绕道夏阳渡河计谋与前计如出一辙,秦狗又岂能没有防备?”项羽的回答倒也干脆,也不能说他的想法全无一点的道理。事实上兵行险着,自古就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作为一名统帅,要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衡量罢了。
九月十三日。
楚军再次试图在临晋关强渡黄河,这一仗之惨烈一点也不比巨鹿之战来得逊色,在项羽的亲自督促下,一批批楚军士兵就象被吸进了无底洞的亡魂一样,有去无回。
黄河畔,抢渡的楚军与拼命阻挡地秦军展开了形同肉搏的绞杀战,在临晋关滩头。死尸已经堆积如山。就连奔腾的河水中也飘浮着一具具浮尸,黄黄的河水在流过这里之后,逐渐被染成红色。
一天激战。楚军损失兵士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五千余具。
桓楚、钟离昧等楚军中骁将更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神色沮丧,这一战一支支楚军中的劲旅就象碰到了铁壁铜墙一般,个个战力大损。战至黄昏,就连极力想与傅戈一战的项羽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巨大折损了,震怒之下,他跨步登船准备立率亲兵渡河作战。最后,若不是范增的极力相拦,说不定项羽真的要与傅戈来一次‘亲密接触’了。
“少将军,再战下去我军实力大损。纵算胜了,也是惨胜若败,那样势必会在其它心怀鬼胎者所利用,所以,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也许韩信地计策可以一用?”附量再三,范增向项羽提出了新的方案。
“亚父,就让韩信和钟离昧去吧!”项羽狠狠的一拳砸在帐蓬地支柱上,顿时感受巨力的军帐吱呀呀的斜斜倒塌了下去。
范增的顾虑并非多余。韩信的计划虽然有冒险的成份,不过,却比在临晋关与傅戈死拼硬打要强得多,要知道一旦项羽的楚军实力大减,就有可能会给其它诸侯窥伺领导权的机会,在这个实力决定一切的时局下,若没有绝对的武力和实力镇着,项羽地号令又有哪个会甘心服从。
项羽的日子不好过,对岸的老对手傅戈的情形也不见得比他强多少。
以二万七千步骑硬抗将近九万楚军一整天的疯狂进攻,这若不是傅戈的死令严守,若不是秦军将士前赴后继,这临晋关渡口怕是早就丢了,就是这样,秦军的损失也是不小,六千步卒和九百余骑兵的精兵强将就在一天之内丧送了。
这点损失与楚军相比,当然要小得多,但楚军胜在人多势众,以总数来论还是比秦军要多出许多,这样同等的损耗一直比拼下去地话,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这个项疯子,野蛮人,真是够阔气的,一万五千士兵就扔就扔了。”拿着司马亮刚刚清点上来的损失数目,傅戈不由得痛心疾首~每次与项羽交锋,都免不了一场惨烈的激战,这或许就是天命的使然吧,万幸的是司马亮带来的这部分士兵是从棘原逃出来的北方军团将士,或是换成从咸阳带来的郡兵新卒,傅戈真的就要无颜见关中父老了。
躲过了坑杀,又转眼死在沙场上,这些士兵的结局或许注定如此吧,纵算傅戈暂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却也改不了他们的结局。
“傅帅,这一仗楚军也是同样损失惨重,我想项羽就是再疯狂,也不会再往这临晋关填人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