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烈,这个名字还需要说吗?他所参与和经历的诸多战役已经被军中学校标注成范例,井陉关背水一战、津水畔猛将对决、蒲坂渡大破诸侯,还有白登山下阻止匈奴骑兵、追杀单于稽粥的种种辉煌,将永远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军人走上战场。
郑安期,他不是一个将军,也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谋士,他只是一个军医,一个救治了无数伤兵于生死边缘的军医,自从在蓝田关与傅戈一面之识后,他的身影就一直伴随着四处征战的秦国大军,他是秦军将士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司马昌,相比他的表兄弟司马亮,司马昌的风头似乎并不强劲,但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了司马昌这个相邦在兵造一头的有序调度,若是没有了申屠大、申屠二这些个挥汗如雨战斗在火炉和矿山边的匠师,秦军绝不可能在战场上取得这般辉煌的战绩。
为统一的大业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还有许多,郦商,彭越,郦疥,栾布,陈参,钟离昧;冯正、乌氏倮、伏生;还有卓子越、卓王孙 。
不过,就算这些人群星云集,全部加起来,在秦国百姓的心目中,还是不如一个人来得厉害。
他便是大秦国的丞相,军队的最高统帅,以一己之力将败亡的秦国带回复兴强盛的人——傅戈。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当和平渐渐的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时,这些英雄的事迹也象一段段过往的历史一样,化作刀笔吏笔下的文字,化作口口相传的传说,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剿平叛乱,战火在秦国境内基本平息。
还有零星战事的地方已经不多,只有东方的海岛一带,尤自不死心的齐人田横带着极少一部分死忠份子退到了海岛之上负隅顽抗,若不是傅戈对田横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瞧不上眼,田横估计早就沉到海里喂鱼虾去了。
剩下的一处有战事的地方是在北方,李烈这个好战的家伙带着他经过扩编之后的骑军在大草原上肆意驰骋着,仿佛已将这里当作了练兵的场所,那些首鼠两端对稽粥打回来还抱有幻想的匈奴部落在李烈疾如风火的奔袭之下,一个个只得举起双手,将南方威武的秦国表示臣服。
和平的阳光普照秦国大地,这次不管是关中,还是关东,或者是巴蜀、南越,它们都沐浴在同一面蓝天下,同一面猎猎作舞的秦国玄色旌旗下 。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节 弹指一挥
更新时间:2008…12…30 0:10:53 本章字数:3166
宁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三载即逝。
小傅璃已经七岁了,小公主在这三年里,顽劣的性情倒是有了一些改变的迹象,这其中的原因是她找到了足以引起她兴趣的东西,那就是游山玩水。
不错,正是游山玩水,相比性情沉稳木讷的哥哥傅磷,要让傅璃这个小妮子静下心来做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能有连续不断的新刺激来吸引她。
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是雄伟壮阔,在后世因为资金上的问题而无法遍览天下奇观的傅戈终于有机会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相比二千余年之后,秦时的风景还是以自然居多,五岳俊绝、太湖泛舟,长江渔火,这一方秀丽的山河让傅戈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大秦国丞相出游,保护工作自然相当的重要,当年始皇帝出巡,就差一点在东海郡被一大椎力士给击杀,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在傅戈等人的身边,总有一支由司马亮一力抽调出来的秘密部队保护着,这支队伍中的许多将士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其应变和作战的能力相当的出色。
相比而言,这支秘密部队的指挥官虽然不甚出名,但也曾是一方智勇双全的人物,他的名字叫陈参。
还别说,司马亮布下的这步棋对于防备象刺杀这样的恐怖袭击还是有相当的抵御作用的,至少在应付项羽的旧部季布时,陈应表现得相当的不赖。
季布在项羽败亡之后,率领一帮死忠份子流亡于江湖,本来他们还想打着楚霸王的旗号在江东一带东山再起,谁料想这时的老百姓对于和平渴望之极,因此季布等人的鼓动几乎没能产生什么大的作用。
在万般无奈之下,季布终于决定铤而走险,尤其在听说傅戈带着一众家小四处游玩之后。他便纠集了一帮亡命之徒准备截杀傅戈。
刺杀当朝的丞相,威名赫赫地傅戈无疑是需要有不怕死的胆量的,在这一点上,季布已经决定用生命来报答项羽的知遇之恩了,不过,其它人很显然没有季布这么‘高尚’的情操。
于是,出卖很自然的发生了。
一个跟随了季布多年的亲信在刺杀行动发生的前一天将这条重要地情报故意泄露给了陈参,然后。就是一次精心策划过的骗局。
假扮成傅戈的陈参和一心想杀傅戈的季布狭路相逢,没有什么好说的,一切以实力说话,在陈参的重兵围剿下,季布虽然奋力拼杀,却仍然难逃被歼灭的结局。
三百余辛苦纠集起来的江洋大盗,被秘密安全部队一网打尽,匪首季布受重伤被生擒活捉,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审判和重重铁窗生涯。
季布失手被捉,另一员漏网地楚军大将蒲将军这时已然病故。象征着项羽势力地最后一点力量也自此宣告终结。秦国的内乱或许真的要平息了。
没有了紧急战事地频频骚扰,傅戈对于管理朝政一干琐事没有什么兴趣,在他的理解中。所谓的休养生息说明白了就是让老百姓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至于官府,除了必要的刑诉案件之外,没事吃饱了到处溜达溜达最好,也算是锻炼锻炼身体。
你说什么,赋税要不要收?
这个问题好象不用回答吧,约法三章中虽然没有明示减免税收,但关中一带自从傅戈主政之后赋税几乎没有再什么征收,秦国上下又有谁敢对这条由傅戈一力主导的政策横加指责,或者擅自进行变更。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面对已是千创百孔的国家。这些已经见识过残酷的暴政带来沉重灾难的官员们一个个识趣地避谈提高农业税赋这一条。
是的,单单指农业税赋,对于商人们之间易货而产生的巨大利润,作为秦国强大的专政机关,当然要毫不客气的分上一杯羹,而商人们似乎也很高兴能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交给官府以寻求保护。
其中的原因很是简单,有了官府的保护,他们做生意才会更加的安全、稳当。
在经受过人命如草荠地动荡战乱之后,每个人都倍加的珍惜自己的生命。相比金钱来说,人的生命毕竟只有一次。
南越一带的甜美水果、海洋里采摘的玳瑁和珍珠,还有各种各样花色繁多的让咸阳少女们欢呼雀叫的珊瑚制品;来自东北卫氏朝鲜的人参和皮裘,甚至于还有厚厚的让秦国商人眼红不已的整张猛虎皮;在西南的巴蜀之南,通过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古道,来自异域的上好宝石、身毒国的象牙,还有一种能够展开绚丽七彩羽毛的翼鸟——。
林林总总的奇珍异物被各地的商人们带到了咸阳,而在这里,他们也不会没有收获,秦国上好的丝绸,先进的铁制农具,还有足以令异邦的王公贵族们尖叫莫名的东方各种特产,一件件一样样只要能带回国去,没有一件不是价值连成的。
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付出一点小小的代价又算得了什么,有钱大家赚吗?相比引经据典死读书的呆子,一向以利为先的商人们脑子转得无疑要快得多。
就在这一种看似缓慢但却又颇有成效的无为治理下,秦国的国力在慢慢的恢复,三年的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也不算短,放眼秦国上下,除了关中繁荣依旧外,关东特别是沿海一带的南越、吴越一带因为近海贸易的活跃,一、二个繁华的港口城市正在逐渐形成。
秦国的沿海史上称为东夷,随后归属楚国管辖,这里本属于蛮荒之地,就连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在中原人眼里,也是蛮夷的代名词。
不过,随着秦国的统一,这种地缘上的歧视也在渐渐的消除,在会稽郡、东海郡一带的一些城市,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已经逐渐的开始繁荣起来。
对于这种变化,得益越多的是投靠了傅戈的前九江王英布和前衡山1王吴芮,之所以要在称呼他们之前加个前字,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去除了王的称号,成为了众多侯爷中的一个。
削王除藩,自古以来对于皇帝来说什么事情最难,这件事情最难,好在,傅戈脑子里还有现成的法子可以借用。
杯酒释兵权。
赵匡卿的这套又打又拉的策略虽然听起来足够的卑劣,但效果不得不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对于象英布、吴芮这样的异姓王爷来说,拥兵自重的滋味其实并不怎么好受,而当他发现交出兵权之后能够换来一大片的土地、还有数不清的珍宝之后,答允也是顺里成章了,当然,其中还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不过,已经无关大局了。
大肆的享受,大把的赚钱并花钱,这三年来,英布的日子过得实在滋润之极,不过,相比较之前为刑徒时的一身膘悍,英布的体形变化更加的惊人。
六县。
九江侯英布府郦。
这位曾经左右了秦楚争霸走向的显赫人物此时正气喘嘘嘘的来回的厅堂内踱步,同时,他的脸上横肉颤动,神情惶急。
“你们这群废物,还没有打探到傅相的行踪,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英布艰难的抬起一脚,将趴在地上连连以头撞地的下属踹翻在地。
“侯爷饶命,侯爷饶命,属下这就再派人手去打探。”倒霉的下属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头也不敢再回,象英布这样的瘟神,离得越远越是安全。
其实,倒也怪不得这位下属不卖力,关健是英布给他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短到只有区区的半个时辰。
在诺大的一个江淮地带,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要想短时间内找寻出一拔人并不容易,即便这群人里面有傅戈这样地动山摇的大人物也一样。
让英布这么急的想见到傅戈的原因很是令人意外,只是因为一咋,‘死而复生’的人的出现。
这个人默默无名,他不过是当年随着方士徐福出海的男童中的一个。
始皇帝晚年,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听信方士徐福的一派胡言,造大船让徐福带着五千童男童女赴海求药,结果徐福一去不回,秦国的官员百姓们都以为徐福一行人必定已经丧身于大海了。
现在,突然间冒出一个回归者,这如何不令人惊异,而更让英布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回来的人还说,他们已经在一个更东方的大岛上定居了下来。
东方的大岛,神秘的国度——,如果不是之前傅戈曾经秘密颁下搜寻海归人士的命令的话,英布对于这么一个人也不会多加注意,但现在一切不同了。
既然傅相如此重视,那么一定有重要的原因,已经充分见识到傅戈雷霆手段的英布还想着好好享受下半辈子,他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小人物而得罪地位已经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傅戈。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节 大秦水军
更新时间:2008…12…30 0:11:03 本章字数:3220
傅戈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个答案或许只有掌握着大秦国最详细的暗间网络的司马亮才知道,反正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有数次当发生急需要傅戈定夺的大事时,朝中众臣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司马亮这位大秦国的卫尉。
其中最紧急的一次,西北方的月氏国的国王哈昆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听信不知哪个小人的谗言,试图联合西域的各部落小国一同与秦国对抗,得知这一消息,定远侯张桓急得立即派遣亲信甘父赶回咸阳送信。
得知西北有变的秦国一众大臣立即集中朝议,然而,在治理内政方面头头是道的官员们在应付这种关乎国家安危的国事上,却是表现得异常的低能,吵吵嚷嚷了一个上午,大臣们竟然还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傅相在哪里?
傅帅在什么地方?
已经很久了,大臣们从开始时苦口婆心的劝诫,到渐渐的失望伤心,再到今日倏然的醒起,这一过程就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的发生着,甚至于有些年轻的新提拔官员都已经对傅戈这个大秦国挂名但却不做实事的丞相有怨言了。
但真正到了决定国家命运的关健时候,人们惊讶的发现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将傅戈忘记,他已经深藏在他们的心底,无法磨灭。
“命令李烈率骑军向西移动,震慑丁零等部落,同时,令钟离昧、郦疥各率一部精兵严守玉门关,锁住月氏国东进的要冲,另外,凡进出大秦国境的月氏商人,一律遣送出境 !”
一道道简短有力的命令迅速的发出,它们都来自于一个人,是他将秦国由灭亡的边缘带回了强盛的正途。而当有潜在的对手试图一捋秦国的虎须时,他们得到地结果就只有一个,自食恶果。
哈昆很快就收回了他的狼爪。
西域各小国对于哈昆的提议完全没有兴趣,与秦国的交往让他们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对于他们这些只有一、二个城池的小国来说,若是没有了来往的商队,他们国家的税收将会枯竭,繁荣地景象也会由此一去不返。
当然。为了坚定各个小国依附和投靠秦国的决心,定远侯张桓辛苦自不待言,以他为首的秦国使者团来往于精绝、楼兰、于阗等诸国之间,一时纵横之术交错,他们的风光程度甚至于比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张仪还要光亮几分。
除了得不到同盟者之外,月氏国内对于哈昆的一时心血来潮也是反对声络绎不绝,那些得到秦国好处的月氏贵族们对于哈昆的这个命令集体表示反对,而其中尤以那些被驱逐出秦国的商人闹腾得最为厉害,有大把大把的发财机会摆在面前,他们却没有参与地份。这一股怒火不冲着哈昆发。难道还向傅戈去发?
西方地威胁消弥于无形,对于还处于恢复期的秦国来说,大规模吞并战事的时机还未到来。因此,在轻飘飘地解决掉哈昆给自己造成的小麻烦之后,傅戈依旧不思悔改的进行着他“微服私访”的光荣任务。
微服私访,在后世那些三流清宫肥皂剧里,皇帝出访相当的容易,甚至于还可以带着和尚太监开店做老板,一做更是能长达几个月。
扮猪吃老虎,这样做的好处当然多多,比如那些恶行累累的狡猾奸诈之徒,若你表明了身份去查。多半查不到什么真凭实据,而若是你只不过是一个瞧不上眼的小角色,那么恭喜你,你接下来可能会有大的收获。
这三载的时光一晃即过,仔细想来傅戈这个大秦国已经成为名义上地丞相似乎极不称职,但对于执掌朝堂的司马亮、冯正等人来说,但凡重大的决策,又有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经过傅戈准允之后才开始推行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夸耀一下傅戈在进驻关中之前搞的那一套邮件寄送制度。随着地盘的逐步扩大,遍布全国的各处驿站又重新建立了起来,秦国各地的紧急军报通过一个个设立在各郡、县的站点及时地汇总到中心咸阳,然后又如蜘蛛织网一样的发散到急需的地方。
尤其在取得了对匈作战的伟大胜利之后,制约驿站发展的驿马问题得到了相当的改善,相比关东这些不适合养马的农耕地带,由广阔的大草原牧场上训练出来的良种马匹无疑更适合这一项工作。
闲言少叙,这段时间傅戈倒还真断了几起大案,人心各异,大秦之前以酷法对待贪赃枉法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