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寅在异界-第10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那么此人不除,风川两国永无宁日。
    “大王!”上官元吉跨步出列,拱手说道:“哪怕大王所言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对神池用兵,也得慎之又慎。千百年来,神池在天下的百姓当中已树立起极高的威信,哪怕大王和川王联手公布广玄灵的恶行,百姓们也未必会相信啊。”
    “如果再加上天诏书呢?”唐寅和肖轩早就考虑过这一点,也想出应对之策。他含笑说道:“正如上官丞相所言,出兵讨伐神池,必会ji起天下人的不满和反对,所以,在做此事之前,必须得先由天下诏,风川两国只有打着奉诏讨贼的旗号方能成事。”
    上官元吉低头沉yin片刻,未在说话,退回原位。邱真紧接着又站出来说道:“神池之地,多高山峻岭,大川险峰,虽说风川两国兵力甚众,只怕一进神池,便无用武之地了。”
    唐寅笑呵呵地点点头,说道:“关于这一点,我在川国时也已和川王商量过了,两国的出兵讨伐,是围而不攻,以困住神池、内部瓦解为主。”
    在场的大臣们互相看看,都不再言语了,听得出来,大王和川王对讨伐神池一事都做了深思熟虑,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这显然是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无论自己再怎么说,恐怕都已于事无补。
    沉思半晌,邱真问道:“大王打算何时出兵?”
    “近几日。”唐寅说道:“现在,川国的兵力已开始向神池调集,我国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等今日散朝,我便入皇宫面见天,请天下诏书声讨广玄灵。”
    “事关重大,大王还得谨慎行事,从长计议啊!”邱真不放心地提醒道。
    唐寅含笑说道:“我心里有数,邱相不必担心。”说到这里,他挑起目光,环视在场的众人,震声问道:“诸位可否还有异议,若有,现在赶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议解决。”
    他知道,要对付神池肯定会困难重重,只有让己方内部的意见得到统一,方能应付未来所发生的种种困难。
    ………………………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书。 如有章节错误请与管理员联系。本月为您推荐唐家三少最新巨著《绝世唐门》
    看最快更新,就来…《  》…
    列表
第十集第八百七十章
    ………………………
    收藏【】,为您提供jin彩阅读。。51o。
    听闻唐寅的问话,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再言语。等了好一会,齐横从武将当中走出来,拱手问道:“不知大王yu派哪支军团去围困神池?”
    唐寅看了一眼齐横,半开玩笑地反问道:“就派你第九军去如何?”
    齐横缩了缩脖,没敢接话。让他去征战沙场,与敌军对阵,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他也丝毫不惧,但若让他去围困神池,他实在心中没底,也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
    唐寅见状,哼笑出声,说道:“围困神池之事,还轮不到你第九军头上,我打算派平原军和天鹰军前往!”
    就站于朝堂上的萧慕青和缨二人双双出列,振声说道:“末将必不辱大王使命!”
    “恩!”唐寅满意地点点头,这像一军统帅该说的话嘛!
    看出大王对自己的不满,齐横连忙解释道:“末将也不是惧怕神池,只是……神池多山岭,不适合第九军的排兵布阵……”
    唐寅摆了摆手,打断他后面的话,举目看向其他众人,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他话音刚落,张秀急忙步出列,拱手说道:“大王,皇甫长老和金长老难得来到我风国,不知微臣可否请两位长老到灵武学院一游!”
    张秀是风国都城灵武学院的院长,若能把这两位灵武高人请到灵武学院,哪怕只是指点一二,也必会让灵武学院的先生、学生们受益匪浅。
    对于此事,唐寅当然不会反对,但也无法帮皇甫秀台和金宣做决定。他转头看向他二人,笑问道:“两位长老,你二人的意思呢?”
    皇甫秀台暗道一声麻烦,正要开口拒绝,金宣倒抢先答道:“好!等散朝之后,我与皇甫长老便到灵武学院走一趟,也顺便长长见识。”
    闻言,张秀满脸的惊喜,冲着皇甫秀台和金宣深施一礼,急声说道:“如此就多谢两位长老了。”
    皇甫秀台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还不满地瞥了金宣一眼。
    张秀心满意足地退回原位,御史大夫张哲又跨步出列,说道:“启禀大王,目前朝廷已于风地建造百余座灵武学院、军事学院和书院,耗费钱财、人力巨大,不知大王是否还有建造下去?”
    “造!”唐寅连想都没想,立刻说道:“当然要继续造下去!本王已经说过了,必须要让灵武学院、军事学院、书院先在风地普及,无论huā费多少银两、人力、资源,都得给我继续造下去!”顿了一下,他皱着眉头问道:“先前从安地运回的银两甚多,不会连区区几座学院和书院都造不起了吧?”
    张哲正sè道:“近我国各地时有灾情出现,单单是赈灾划出去的银就已不计其数,另外,还有数十个郡城、县城传书朝廷,要求扩建城郭,需要朝廷拨给银两,所以……”
    “所以,你要告诉本王国库又空虚了?”唐寅扬起眉á。风国吞并了安国,安国积攒下来的存银都落到己方手里,那么一笔数额庞大的银,一送回镇江就都没了?
    “确实如此,大王,国库虽不至于空虚,但也不再富足了。”张哲实话实说道。
    其实也很好理解,安国积攒下来的银再多,那也是相对于安国的面积而言,安国的银放到现在偌大的风国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各郡各县皆索要一点,便剩不下多少了。
    “好端端的,为何各郡城、县城都要扩建,难道我风国的各地真的有繁荣到那种地步吗?”
    一涉及到内政,再想想其中那些错综复杂、官官相护、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关系,唐寅就觉得头疼。
    张哲没有言语,主管内政的上官元吉也没有言语,众文臣们一个个垂着头,谁都没有说话。
    唐寅深吸口气,边ru着额头边沉声说道:“各地城郭的扩建可以暂缓,但学院和书院的建造绝对不能停止,扩不扩建城郭,影响不大,但失去了人的来源,那可是要亡国的。”
    “大王圣明,微臣知道了。”张哲拱手应了一声,而后又深深看了一眼上官元吉,退了回去。
    各地城郭的扩建,地方官员是找不到张哲头上的,他们只能先上书朝廷,等朝廷批准了,张哲这边会从国库中拨出银两给地方。
    而能批准此事的,只有右相上官元吉有这个职权。一下批准了那么多城郭的扩建,所涉及的银两数额之巨大,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其中到底存不存在权钱jā易,张哲也很是怀疑。现在大王已经发话,他也就不用再为此事*心了。
    站在后面的蔡圭偷眼瞧瞧面sèyin沉的上官元吉,再瞧瞧张哲,忍不住暗暗摇头,张哲得罪人的本事还真称得上空前绝后啊!
    上官元吉有没有向地方官员收受贿赂,他不知道,不过他可明白上官元吉的用心,之所以一下批准这么多城郭的扩建,主要是为了给地方官员增加政绩,目前风国各地的郡首、县首可都是大王一手*办的,他们若是做不出来耀眼的政绩,受损的只会是大王的颜面和威信,上官元吉这么做显然是在维护大王,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可张哲却像是没看出来,非把此事搬到台面上来说,得罪的恐怕也不仅仅是右相吧!
    唐寅见张哲退回去了,再次问道:“诸位还有事吗?没事就退朝吧!”
    “微臣无事启奏,微臣告退!”在场的众大臣齐齐拱手施礼,而后纷纷退出朝堂。
    等上官元吉也要退出去的时候,唐寅抬手把他叫住:“元吉!”
    “大王!”上官元吉急忙收步,转回身形看向唐寅。
    唐寅向他甩了下头,然后从大殿的侧én走了出去。上官元吉步跟上前去,走在唐寅的背后,出了大殿,来到大殿后身的小huā园里。唐寅放慢脚步,让上官元吉与自己并肩而行,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为何要一下扩建那么多的城邑?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上官元吉回答得干脆。
    “说说,有什么必要。”唐寅皱着眉头问道。
    “现在我国各郡、各县的官员都是刚刚上任的官,而且还是由大王一手筛选出来的,他们能不能做出政绩,对大王的声望至关重要,而要在一处千疮百孔的地方做出像样的政绩,那绝非一年两年或三年四年能办到的,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对城郭的建设。只要各地的城郭繁华起来,政绩也就有了,大王的声望会高,各地百姓也会加拥戴大王。大王,我国这偌大的领土是经过南征北战、东拼西凑而来的,缺失的就是凝聚力,只有先树立起大王的威信,各地的百姓会信服,不会起来反抗。”上官元吉幽幽说道。
    哦!原来如此!唐寅听后这恍然大悟,难怪做事一向稳重的上官元吉这次会突然批准那么多城邑的扩建。
    他摇头而笑,说道:“看起来,张哲是误会你了,看他在朝堂上的样,似乎在怀疑你si下里收了地方官员的不少贿赂。”
    上官元吉淡然一笑,说道:“人之常情,毕竟臣手中的职权太大,容易惹人怀疑,何况,张大人身为御史大夫,就是要对朝中百官处处提防、怀疑,臣觉得张大人做得没错,也怀疑得没错。”
    唐寅看着上官元吉,心中百感jā加,自己这个国君不好做,而上官元吉这个右相也同样不好做,身为文官之首,其实就是众矢之的,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日夜盯着他呢。
    他拍拍上官元吉的肩膀,话锋一转,说道:“等会你随我一同去趟皇宫,这份天诏书并不好写啊,你也帮忙参谋、参谋!”
    上官元吉笑了,点头叹道:“确实是不好写。”就算是天诏书,想让天下百姓相信广玄灵的罪行,那也非容易之事。
    “对了,还有一件事。”唐寅拉着上官元吉走进凉亭里,刚坐下,又像想起什么,说道:“这里太冷了,我们到书房里去坐坐。”
    他修为深厚,并不怕冷,怕的是上官元吉收不了。
    能够察觉到大王对自己的体贴,上官元吉深为感动,向唐寅拱手说道:“大王,臣在这里没事……”
    “走吧!”唐寅拉着上官元吉,不由分说地走向书房。
    进入书房后,二人落座,唐寅从袖口中取出一打纸,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字,他用手拍了拍,然后递给上官元吉,说道:“这是我打算施行的国策,还没有写好,元吉,你先看看。”
    “哦?”上官元吉立刻来了兴趣。他辅佐唐寅已久,知道自己这位大王甚少有制定国策的时候,而一旦制定出来,必然是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他硬是要推行学院和书院这件事。
    上官元吉接过来后,聚jin会神地看了两眼,立刻又放了下去,面lu干笑地说道:“微臣……不太懂。”
    “你是不懂我的意思是吧,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
    “呃,不,大王,微臣是看不懂你的字,实在……实在太潦草了。”
    唐寅认真写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奋笔疾书后,那简直就是狂草、天书,连日夜shi侯唐寅的阿三阿四都看不懂,上官元吉就不懂他写的是什么了,若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辨认,他非得累瞎眼睛不可。
    ………………………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就请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书。 如有章节错误请与管理员联系。本月为您推荐唐家三少最新巨著《绝世唐门》
    看最快更新,就来…《  》…
    列表
第十集第八百七十一章
    收藏【】;为您提供精彩阅读。。51o。
    唐寅颇感难为情地干笑一声;想了片刻;慢悠悠地说道:“我打算精简参政堂和军政堂。”
    上官元吉点头;但没有表态;等他继续说下去;他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当然不会只有这点内容。
    果然。唐寅又继续说道:“然后再把参政堂和军政堂合到一处;让其直接参与朝政。”
    他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不打算再把参政堂和军政堂只当成一个君主背后的幕僚机构;而是要参政。
    “那合并之后又叫什么名字呢?其中的官员品级又当如何来定呢?”上官元吉一边寻思着一边问道。
    参政堂和军政堂的人数加到一起得接近百人;再精简;至少也得有数十号人;难道这么多人都要参加朝议?能上朝议政的官员至少都是从三品;那么多人;难道都要封三品官?
    “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内;品级吗;统一为从一品。”唐寅问道:“元吉;你意下如何啊?”
    “内?从一品?”上官元吉眨眨眼睛;半晌都没有反应不过来。
    唐寅要放权;成立内就是必然的;不过他要建立的并不是君主立宪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风国还没有进步到可以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程度。
    他所借鉴的是明朝的内制;朝廷议政;内辅政。而与之不同的是;内的权力将变得大;可以对朝廷提出的决议给予否定;而且君主不能干扰或左右内的决定。
    如此一来;就等于是把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决定权都交到内手上;而不再是由君主做后的定夺。
    至于内的人选;君主无权直接任命;也不是通过民选;而是由朝廷推荐;君主有权否决;但对同一人选;君主多可否决三次;三次过后;如果朝廷再推荐;君主也无权反对。
    他所提出的这个内制;已彻彻底底的架空了君主的权力;君主变成可有可无;或者说只变成了一个象征;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朝廷和内手上;而内又要凌驾于朝廷之上。
    等唐寅把自己的构想都对上官元吉讲完;后者看着他;久久没说出话来。他无法理解唐寅的脑袋里究竟在想什么;君主之所以称为君主;是因为他有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现在他要把这个权力全部转交给内;这简直就是疯了。别国的君主都生怕有人专权、夺权;而自己的这位大王倒好;在想尽办法的将权力推给旁人。
    他只能在心里报以摇头苦笑。
    见他眼巴巴地瞅着自己;久久无语;唐寅正色问道:“元吉;你觉得我要成立内这个主意是好;还是不好?”
    上官元吉苦笑;这让自己如何来回答?如果说不好;显得自己像怕被削权似的;如果说好;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君主无权;大权旁落;这不是自古以来的大忌吗?
    沉吟许久;他方说道:“此事关系到我国的生死存亡;还应从长计议;从长计议为好。”这么大的事;他可不敢一个人轻易下定论。
    看他谨慎的样;唐寅忍不住笑了;说道:“这还仅仅是我的构想罢了;你也别太认真;我们只当是私下里聊天就好。”
    上官元吉说道:“若是这么说;臣以为……不妥。”
    “哦?哪里不妥?”
    “君主大权旁落;万一落到野心勃勃的臣手中;岂不是……要重蹈前朝之覆辙?”上官元吉小心翼翼地说道。
    “所以说;权力即得要分散;又得要相互制衡;绝不能存在大权只落于一人手上的事。”唐寅问道:“元吉;你是不是觉得若依我的构想;内的权力太大了?”
    “是的;大王;若按照大王的构想;这个内已完全凌驾于大王和朝廷之上。”
    “我所构想的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即便是一群人;其中也必有一位是主事之人;如若不然;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谁又来做后的定夺呢?”
    “可以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这岂不是太儿戏了?”
    唐寅默然;不是他认为上官元吉说的有道理;而是二人思想上的差距太大;少数服从多数;这在唐寅看来是很正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