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来-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康慕徊阶炒蟆4诱飧鼋嵌瓤矗囟蟮卣鸲杂谌毡镜囊庖逭缫徽绞О芏杂诘鹿囊庖澹鹿腿毡镜木薅钫裨蛴质敲拦比偎怠<黄胶獾姆比僭杏偶黄匠5奈;T诙潭倘晖蹲嗜瘸焙螅�1927年起,德国工业危机已经开始形成。由于沉重的债务和赔款偿付,德国国内市场狭小,巨大的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在高速出口增长中实现。然而,美、英、法等国既要德国的赔款,又拒绝进口德国的工业品,使德国的巨额投资利润无法实现。1929年3月,英国裴熹爵士在全国贸易会议发发出警告说:“我们正遭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威胁。由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采取贸易限制政策,以致债务国无法还债,我们正面临着这种危机。我们现已无法阻止一次金融崩溃。那些贷款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这场危机果然爆发了。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从那时起至1932年,纽约股票价格跌掉六分之一以上,全美证券贬值总计840亿美元。纽约股市跌暴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跟着全面崩溃。英国在德国也有大量投资,英国证券市场应声倒地,英国经济陷入危机。法国经济的独立性相对高一些,但也摆脱不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而且此前法国经济本身的也早已出现投资过热,到1930年,法国终于陷入危机。这样,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拉开了序幕。美国是债务繁荣的受益者,也是债务链断裂的最大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按1958年价格计算),降幅高达30%。工商企业倒闭86500多家,工业生产下降55。6%,进出口贸易锐减77。6%,企业利润从100亿美元下降至10亿美元。危机最严重时,美国主要工业企业基本停止运行。汽车工业开工率仅为5%,钢铁工业15%。农业也惨遭劫难,谷物价格下降三分之二,农业货币总收入由1929年的113亿美元减少为47。4亿美元。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黄金外流,存款被挤兑,到1933年3月时整个银行系统陷入瘫痪。失业率(不含半失业者)高达25%。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其中,主要工业产量下降幅度更大,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工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43。8%,加上半失业者22。6%,则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奇高的失业率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应该承认,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确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1938年时失业率低至1。3%。从1932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竟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与德国相比,美国罗斯福的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萧条。直到一九四一年美国参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也转入战时计划经济轨道,美国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虽然德、美两国的政权性质和所信奉的意识形态大不相同,但就摆脱市场激烈竞争产生的萧条而言,却有着内在的共同性:停止经济战争,统一调配资源,社会各阶层所得比例相对稳定。
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其中煤下降36。7%,生铁30。5%,钢47。2%,船舶88。2%,棉纺织品下降30。7%。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数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日本的对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从1931年开始,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统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又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31年到1936年,军事订货共达50亿日元之巨。在此期间,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到1937年,八大老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大仓、浅野、川崎、古河)以及五大新财阀(日产、日氮、日曹、森、理研)拥有的资本达41。7亿日元,占全国公司总资本的27。2%。在接受军事订货的110家企业中,拥有实力的工厂几乎全是属于三井、三菱、住友、大仓、久原等少数财阀的。在经济垄断化的前提下,日本企业在国内市场保持垄断性高价,对外则实施低价倾销,以获得必要的外汇,购买战略资源和工业设备。从1931年到1934年,日本出口额由11。5亿日元增至21。8亿日元。其中棉纺织品的输出,在1933年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震动了欧美各国。
英国的危机相对缓和一些。原因有二,一是此前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英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英国工业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1932年的最低点,英国工业生产仅下降了32%,远低于美国。但主要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降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国对农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前,英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1929年到1931年第3季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危机促使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英国成为大萧条的相对受益者。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在繁荣的顶峰。1930年中,在本国投资过热和国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冲击下,法国“贝壳银行”破产,经济危机才波及法国。即使如此,法国的危机深度也低于美国。以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与1932年危机时的最低点相比,工业生产下降了36。2%。其中,冶金工业下降47。4%,机器制造业下降42。6%,建筑工业下降55。6%。轻工业的危机似乎更严重。1932年法国轻工业比1928年下降64%。但是,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在英镑、美元相继贬值,贸易壁垒高筑,日本、德国工业军事化,并对外实施倾销的前提下,法国却继续维持金本位制,法国工业继续相对分散,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国出口几乎比1929年减少了四分之三,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法国所占的比重由1929年的6。4%下降到1937年的5。1%。与此同时,法国对外投资的收入却由于外国债务人的破产而减少,降幅达50%以上。由此,法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日益扩大,1932年时即达50亿法郎。在财政上,法国不但没有采取扩张政策,反而强调财政平衡,坚持通货紧缩。直到1936年9月29日,法国才被迫将法郎贬值29%。此后到1937年4月,法国出口增加了12%,工业生产增加了13%。但是,这一措施来得太晚,1937年—1938年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法郎的贬值。
总的来看,危机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调整了各国经济的相对地位。英、德、日等国应对危机的措施及时正确,其国际市场份额提高;美、法两国的应对措施则显得迟缓、乏力,国际市场份额大幅下降。美国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929年的48。5%下降到1938年的32。2%,低于1913年时的36%。美国所拥有的巨额战债化为乌有,外国投资大量抽回,1938年,美国国外投资存量减少为115亿美元,比1929年减少三分之一。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也急剧下降。1929年至1938年,美国的进口份额由12。2%降至8。1%,出口由15。6%降至13。4%。英国则依靠其广大的殖民地夺回了世界贸易总额的首席位置。英联邦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德国也在其统治区及殖民地(欧洲大陆及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实施贸易封锁。在亚洲市场上,美国的贸易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日本和德国。美国是靠第二次世界大战才重新夺回失去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再度称雄世界的。
感谢各位读者继续支持《重来》
       各位朋友:我是重来的作者漠然无语。   首先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的支持才有了这本书今天的成绩。自从发书到现在在;一晃二十几天过去了;这些天来;我一直在不分昼夜的写故事;希望能用更精彩的情节来回报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我是个喜欢沉默的人;不会说什么;但今天我还是忍不住要向大家说声谢谢。做为一名新人;我知道自己有多难;但是在你们的支持下我还是挺过来了。而且;始终出现在新人榜上;朋友们;这几天是我的关键时刻;请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票和收藏一如既往的支持我。 
  相信漠然无语是个知恩感恩的人;我定当努力更新;使大家在阅读中享受到快乐和愉悦。 
  话不多说;今天早上的一章已经更新完毕;下午2点一章;晚上八点加更;请兄弟踊跃支持《重来》;让我们一起打造经典人生;好好的畅快淋漓一把。
上架感言
       早上看到书上架了;心里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什么。   对别人;也许上架没什么;但是对我这个新人而言;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毕竟是我上架的第一本书。 
  我的书能有今天的成绩;首先应该感谢编辑雪夜;红茶;是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才有了我的今天。说点实在的;没有他们;我的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还要感谢的;是广大的读者们;是你们一个多月来的支持和厚爱才使我有了信心和勇气。 
  从现在起;我一定加倍的努力;把更好的故事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多订阅;多投票。
封推感言
       当接到封推的通知时,我顿时心潮澎湃。只一瞬间,和所有那些对别人为你的付出心怀感激的人一样,我也对所有为这本书付出心血的人们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我是个新人,起初对网络文学还不甚了解。而《重来》从签约、上架到封推这一路走来,能有今天的成绩,当然首先要感谢起点的编辑雪夜,没有他的首恳、鼓励、建议甚至责难,这本书很难说会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 
  或许做为一个网络写手的人,都能体会到做为一个新人的艰辛和困惑。说到这,我还要感谢编辑红茶、胡说等各位编辑大人。没有他们为我提供的足以让很多网络写手的忿忿不平的优渥条件,没有他们随时随地的在一旁给我打气,这本书是很难成长起来的。 
  说了这么多,还有我特别想感谢的人要说一下。他们就是那些支持《重来》的所有读者们。大家都知道,写书是件很辛苦的事。而我却是个生活条件异常优越的人,我之所以能坚持写到现在,就是为了那些时刻在关注着我的书的朋友们。 
  好话不必多言,最后,请允许我感谢一切寄于我厚望的亲人、友人们,没有你们始终沉甸甸投在我背上的目光,我将会少却多少鼓励和动力! 
  但愿我没有辜负你们。
……(本卷结束) ……
正文
第一章:重活后的激动心情
       “哥,你咋还不起来呀,一会白二就来了,你总不能天天让人家堵被窝子吧。”   说话的是个女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声音不算很大,但在正处于混沌状态的李汉听来,却犹如晴空霹雳一样。 
  我不是已经死了么,怎么还会听见人的声音,而且这个声音怎么这样熟悉?李汉猛的睁开了眼睛,看到离他头前不远处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头上扎着两跟马尾巴辫儿,花格子上衣绿布裤子,此刻她正用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他。李汉不看则已,一看之下不由心头狂跳,眼前站着的居然是自己已死去多年的妹妹李筠! 
  “老妹,咋会是你,我这是在哪,是阴曹地府吗?”李汉一骨碌坐起来,心头突突乱蹦,瞪大了眼睛问道。就在他问完这话时,又一个意外的变故让他不由毛骨悚然。 
  这是我在说话么?怎么连声音也变了! 
  李汉下意识的摸了下自己的喉咙,满脸惶恐,一时不知所措。 
  “哥,大清早的瞎咧咧啥啊,做恶梦了咋的?”李筠象是嗔怒的瞪了李汉一眼,道:“快起来吧,不然又该着急忙慌的了。”说着,转身提起破木门旁的一个脏兮兮胶皮桶朝外走。 
  “老妹,你等会,我有话要问你?”李汉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赶忙朝妹妹喊道。 
  “没功夫跟你墨迹,我还得喂猪放鹅呢。”妹妹头也不回地说着便走了出去。不一会儿,门外传来她一阵“勒勒勒”象是召唤什么的声音。 
  怎么会这样?我明明记得自己是因为救人而被淹死在江里了,可为什么一睁眼睛就变成了这般场景? 
  这是哪?李汉惊惶不已地朝四下里探视,却看见眼前竟是个异常简陋的空间,好像是个土屋,基本没有家具,墙壁和棚上都糊着报纸不说,此刻的自己正坐在土炕上的一床打着补丁的花布被窝里。 
  这地方我怎么感觉好像在哪见过?尤其是东墙上那三个带着毛主席头像的大镜子,怎么这么熟悉? 
  李汉顷刻间脑袋大了好几倍,乱哄哄的,可越着急越想不起来,干脆光着脚下了地,想尽快搞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但当他走到镜子前时,一下子就呆住了。 
  镜子里出现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虽然依稀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但那里还是那个活了四十几年一事无成的中年李汉? 
  我咋还忽然变小了?李汉吓得张大了嘴巴,连身上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他飞快的浏览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紧张和焦躁,正不知所措之际,忽然看见镜子下面放着一本老式的台历,上面写着:一九七九年五月九日星期六,在这张台历的下面,还有行很是仓劲有力的钢笔字,写着:小三的生日。 
  七九年?一九七九年?李汉心里剧烈的翻腾起来,再次看了遍简陋的周围,顿时恍然大悟,我说这么眼熟呢,这不正是我在农村住过的那间老屋么。不错,是这,李汉顺手拿起一只摆在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